缓慢性心律失常,也称为心动过缓,是指心脏每分钟搏动次数低于正常范围(成人通常为60-100次/分钟),其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原因。窦房结是心脏的自然起搏器,如果它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心跳过慢。
2. 传导系统疾病:包括房室传导阻滞等,当心脏内部负责传递电脉冲以控制心跳节律的部分出现故障时,也可能引发缓慢性心律失常。
3.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等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传导功能,引起心动过缓。
4. 代谢和
内分泌紊乱:例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甲减)可导致全身性代谢下降,进而影响到心脏节律;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也能干扰心脏电生理活动。
5. 心肌病变:如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等疾病损害了心肌组织,可能会影响到心脏的正常收缩和传导功能。
6. 自主神经系统失衡:自主神经系统的异常调节也可导致心动过缓,例如迷走神经过度活跃时可使心跳减慢。
7. 其他因素:包括严重缺氧、低温环境暴露等极端条件下也可能诱发缓慢性心律失常。此外,老年人由于衰老过程中心脏传导系统退化,也是发生此类问题的高危人群之一。
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采取针对性措施,并提醒患者注意相关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