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梗死是由于小穿支动脉闭塞导致的小范围脑组织缺血坏死,通常发生在大脑深部结构如基底节、丘脑、脑桥和白质等部位。在影像学检查中,腔隙性梗死有其典型的特征:
1. 在CT平扫上: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表现为局部低密度灶,边界较清晰,直径一般小于15毫米,随着病程进展,可出现小的囊状软化灶。
2. MRI尤其是T1WI和T2WI序列:在T1加权像中呈现为低信号区,在T2加权像及FLAI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则表现为高信号区。这些异常区域同样具有较小的体积,且多位于上述解剖位置。
3. DWI(弥散加权成像):对于急性期腔隙性梗死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在发病数小时内即显示出病灶,呈高信号改变,而ADC图上则显示为低信号。
4. MRA或CTA等血管成像技术:虽然对诊断腔隙性梗死本身帮助不大,但有助于排除其他类型的脑卒中,并评估颅内外动脉状况。
总之,结合临床症状与影像学特征,可以较为准确地识别和定位腔隙性梗死。对于疑似病例,建议尽早进行MRI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