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医中,实验室检查对肾病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测:
1. 尿液分析:尿常规是初步筛查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发现蛋白尿、血尿等异常情况,对于判断是否存在肾小球损伤或炎症反应有重要价值。
2. 血肌酐和尿素氮测定:这两项指标反映了肾功能状态。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血液中的肌酐和尿素水平会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慢性肾脏疾病或者急性肾损伤等问题。
3.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检测:如血钾、钠、氯等离子浓度变化可以反映肾脏调节体内水分与盐分平衡的能力是否正常;同时监测pH值可了解肾脏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的功能。
4. 肾小球滤过率(GFR)估算:根据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结合血肌酐水平计算得到肾小球滤过率,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肾脏的过滤功能。
5. 尿蛋白定量及尿蛋白/肌酐比值测定:用于评价24小时内排出的蛋白质总量或晨尿中尿蛋白与肌酐的比例关系,对判断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6. 自身抗体检测: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对于自身免疫性肾炎的确诊具有参考价值。
7. 病原学检查:若怀疑感染相关性肾损害,则需进行相应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明确病原体并指导治疗。
8. 影像学检查虽然不属于实验室范畴,但CT、MRI等影像技术在肾脏疾病的定位诊断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通过上述各项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医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并据此制定合理的诊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