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诊断技术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它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以下是放射性核素诊断主要应用的几个方面:
1.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肌灌注显像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心肌缺血情况;心脏门控SPECT或PET可用于评价心脏功能和存活心肌。
2. 肿瘤性疾病: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等手段,对恶性肿瘤进行定位、分期及疗效监测。如18F-FDG PET/CT在肺癌、淋巴瘤等多种实体瘤中的应用;核素骨显像用于早期发现转移性骨病。
3. 甲状腺疾病:利用放射性碘131I扫描来判断结节性质,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留或复发情况等。
4. 肝胆系统疾病:如肝血池显像可帮助鉴别肝占位性病变;胆道排泄功能试验了解胆汁排出状况。
5. 泌尿系统疾病:肾动态显像可以测定分肾功能,判断上尿路梗阻原因及程度。
6. 神经系统疾病:脑灌注显像有助于诊断脑血管病、癫痫等,并可用于痴呆症的鉴别诊断。
7.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如骨扫描用于早期检测原发性或转移性骨肿瘤,以及评估关节炎、骨折愈合等情况。
8. 其他领域还包括胃肠道出血定位、肺灌注/通气显像等。
总之,放射性核素诊断技术因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多种疾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