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医治疗水肿时,常用的利尿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这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前段,通过抑制钠-氯共转运体减少钠和水的重吸收,从而发挥利尿作用。
2. 环氧化酶抑制剂(袢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等。它们的作用部位在髓袢升支粗段,能够强烈地阻止Na - K - 2Cl-同向转运体的功能,大大减少了肾小管液中钠和氯的重吸收量,导致大量水分从尿液排出。
3. 钾保留利尿剂:包括螺内酯、阿米洛利等。这些药物通过拮抗醛固酮的作用或直接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上的Na 通道来减少钾离子的丢失,并增加钠盐及水份的排泄,适用于低血钾症患者。
4. 渗透性利尿剂:如甘露醇、山梨醇等。这类药物通过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并阻止近曲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来实现利尿效果,常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或颅内压增高的治疗中。
在临床应用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利尿剂,并注意监测电解质平衡等指标以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