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风湿致病机理的理解主要基于《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认为风、寒、湿三邪是导致风湿性疾病的主要外因。具体来说:
1. 风为百病之长,具有善行数变的特点,易与其他邪气相合侵犯人体,引起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等症状。
2. 寒性收引凝滞,可使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出现肢体冷痛、屈伸不利等表现。
3. 湿为阴邪,重浊黏腻,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造成肌肉关节酸楚沉重、活动受限等问题。
此外,中医还认为人体正气虚弱是风湿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基础。当人体卫外功能减退时,风寒湿邪更易于侵袭;若脾肾功能不足,则水液代谢失常,内生湿浊,加重病情。
治疗上,中医强调辨证施治,通过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等方法来达到缓解症状、恢复健康的目的。同时注重调整体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疗风湿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