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西医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据《内经》,五脏与六腑的功能关系如何描述?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五脏和六腑之间的功能关系主要体现在相辅相成、相互制约两个方面。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六腑则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首先,在生理功能上,《内经》认为“藏象”理论是理解人体内部器官之间关系的基础。“藏”指的就是五脏,“象”则是指这些器官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特征和作用。《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提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小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这段话不仅描述了各个器官的基本功能,还强调了它们之间密切的联系和协作。

其次,在病理上,《内经》指出五脏与六腑之间的疾病可以相互影响。例如《素问·玉机真藏论》中说:“胃病则心痛”,说明胃部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心脏的功能;又如“肝气乘脾,则飧泄”,表明肝脏功能异常时,会干扰到脾胃的消化吸收过程。

此外,《内经》还强调了五脏与六腑之间的阴阳平衡关系。在中医理论中,五脏属阴,主藏精气而不泻;六腑属阳,主传化物而不藏。两者之间存在着动态平衡的关系,即“阴平阳秘”,只有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人体才会出现各种病症。

综上所述,《内经》对于五脏与六腑功能关系的描述,不仅涵盖了它们各自独立的功能特点,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二者间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整体观念。这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