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在治疗脑血栓时,主要采用溶栓、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等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
1. 溶栓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急性期的治疗,能够快速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液供应。最常用的就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它需要在发病后4.5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
2. 抗凝药:抗凝药物可以防止新的血栓形成,并且阻止已有血栓进一步扩大。常用的有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林等,其中华法林是口服的长期治疗选择,而肝素则多用于短期静脉注射。
3. 抗血小板聚集药: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功能来预防血栓形成。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其他还有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等。
4. 降纤药物:如巴曲酶或降纤酶等,可降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善微循环障碍,减少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5. 神经保护剂:虽然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表明某一种特定的神经保护药物对所有患者均有效,但在临床实践中仍会尝试使用一些具有潜在保护作用的药物,如自由基清除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并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在病情稳定后还需结合康复训练等方式促进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