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西医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外周神经阻滞剂主要作用于什么受体?

外周神经阻滞剂的主要作用并不是直接针对特定的受体,而是通过影响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来实现其效果。具体来说,这类药物主要作用于钠离子通道,导致神经纤维去极化过程受到抑制,从而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

在生理状态下,当一个刺激足够强时,能够引起神经细胞膜上电压门控性钠通道开放,允许钠离子内流,造成细胞膜内部电位迅速上升,形成动作电位。这一过程是神经冲动传递的基础。而外周神经阻滞剂(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可以通过与这些钠通道的特定部位结合,降低它们对电压变化的敏感度或者直接阻止其开放,从而使得在该区域内的神经纤维无法正常产生或传导动作电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外周神经阻滞剂不主要作用于传统意义上的受体(如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型受体等),但它们确实可以影响到细胞膜上的特定蛋白质结构——即钠通道。这些药物的选择性和亲和力决定了其麻醉效果的持续时间及强度,同时也可能涉及到其他类型的离子通道或分子靶点,但这并非其主要作用机制。

此外,在临床应用中,外周神经阻滞剂还可能会对钾、钙等其它离子通道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相对来说影响较小。因此,在讨论这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时,我们通常强调的是它们对于钠离子通道的直接影响。
正保医学教育网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打开APP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