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西医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疼痛性质如何区分?

在临床实践中,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根据其性质可以大致分为几种类型,这对于诊断病因和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来看,疼痛的性质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区分:
1. 按时间特点:急性疼痛通常突然发生,持续时间较短,多与明确的损伤或疾病过程相关;慢性疼痛则持续时间较长,可能超过3个月,往往没有明显的病因或者在原发病因消失后仍然存在。
2. 按感觉类型
   - 针刺样痛:患者描述为像针扎一样的短暂、尖锐疼痛。
   - 烧灼感:类似于被热水烫伤的感觉,常见于神经损伤或炎症。
   - 压榨性或紧绷感:如心绞痛时胸部感到的重压感。
   - 钝痛/隐痛:持续性的轻微不适,难以定位具体位置。
3. 按病因分类
   - 从中医角度讲,疼痛可由“气滞”、“血瘀”、“寒凝”等因素引起。例如,“气滞”导致的疼痛往往伴有情绪波动、胸闷等症状;“血瘀”则可能表现为固定部位的刺痛。
   - 西医中,则根据解剖生理学原理将疼痛分为神经性(如周围神经病变)、肌肉骨骼性(如关节炎)、内脏性(如胃溃疡)等。
4. 按强度划分:轻度、中度和重度。这需要患者自我评估,医生也可以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者数字评定量表(NRS)来客观量化疼痛程度。
5. 其他特殊类型
   - 牵涉痛:非病变部位出现的疼痛感,如胆囊炎时右肩部也可能感到不适。
   - 幻肢痛:截肢后患者在已不存在的身体部分感受到的疼痛。

了解并准确描述疼痛性质对于医生来说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缩小诊断范围、指导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因此,在接诊过程中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都是不可或缺的步骤。
正保医学教育网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打开APP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