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黄的主要辨证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从色泽来看,阴黄患者的黄疸色泽晦暗如烟熏。这与阳黄的鲜明如橘色形成了鲜明对比。阳黄多因湿热之邪所致,热邪偏盛,气血运行相对较为通畅,故黄疸色泽鲜明;而阴黄多由寒湿内阻,或脾虚气血不足,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肌肤,寒湿之邪性质黏滞,气血运行不畅,使得黄疸色泽呈现晦暗之象。
从症状表现上,阴黄患者常伴有一系列寒湿或虚寒的症状。在寒湿困脾证中,患者会有脘腹痞闷、纳谷减少、大便溏薄等表现。这是因为寒湿之邪困阻中焦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导致食物消化和吸收出现障碍,水湿代谢失调,从而出现上述症状。同时,患者还可能有神疲畏寒的症状,由于寒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不足则身体失于温煦,所以会感到神疲乏力、畏寒怕冷。
在脾虚湿滞证中,患者除了有黄疸色泽晦暗的表现外,还会有肢软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这是由于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不能濡养四肢百骸和脏腑,导致肢体软弱无力;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则会出现心悸;肺气不足,呼吸功能减弱,就会有气短的表现。此外,患者的舌象和脉象也是重要的辨证依据。舌象上,多表现为舌淡苔腻,这是脾虚湿盛的表现;脉象上,常呈现濡缓或沉迟的脉象,濡缓脉提示湿邪内阻,气血运行不畅,沉迟脉则反映了阳虚有寒的情况。
综上所述,阴黄的辨证要点主要围绕黄疸色泽、伴随症状、舌象和脉象等方面,通过综合判断这些要点,能够准确地对阴黄进行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