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酸中毒是指细胞外液H 增加和(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原发性减少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其常见病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酸性物质产生过多。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导致脂肪分解加速,酮体生成增多,当酮体生成超过了外周组织的氧化能力及肾脏的排泄能力时,就会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严重缺氧、休克、心跳骤停等情况下,组织细胞处于无氧酵解状态,乳酸生成增加,引起乳酸性酸中毒。剧烈运动、癫痫持续状态等也会使乳酸生成过多。另外,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脂肪分解加速,也可产生过多酮体导致酮症酸中毒。
其次是肾脏排酸保碱功能障碍。肾衰竭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体内固定酸不能由尿中排泄,特别是硫酸、磷酸等在体内积蓄,使血浆中H 浓度升高。肾小管功能障碍,如肾小管性酸中毒,可导致肾小管泌H 、重吸收HCO3-功能障碍,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再者是碱性物质丢失过多。严重腹泻、肠瘘、肠道引流等,可导致大量含HCO3-的碱性肠液丢失,使血浆HCO3-减少。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后,尿液在乙状结肠内潴留时间较长,Cl-被大量吸收,而HCO3-则随尿排出体外,导致血浆HCO3-减少。
最后,外源性固定酸摄入过多。如水杨酸中毒,大量摄入阿司匹林等水杨酸制剂可使血中有机酸阴离子增加,消耗HCO3-,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含氯的成酸性药物摄入过多,如氯化铵、盐酸精氨酸等,在体内可解离出HCl,消耗血浆中的HCO3-,引起代谢性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