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的作者是东汉时期著名医家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他生活在东汉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疫病横行。据史书记载,张氏宗族原本有两百多人,但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因疫病死亡者竟达三分之二,其中大部分是死于伤寒病。目睹这种惨状,张仲景心怀悲悯,立志要钻研医学,拯救百姓于病痛之中。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他深入研究《内经》《难经》等古代医籍,汲取前人的医学精华。同时,他广泛收集民间的验方,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这一不朽的医学巨著。后来,《伤寒杂病论》经后人整理,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
《伤寒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病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书中所载方剂,大多配伍精当,疗效显著,被后世尊称为“经方”。
张仲景也因为其卓越的医学成就,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伤寒论》作为中医经典著作,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代医家都将其奉为圭臬,不断学习、研究和应用。直到今天,《伤寒论》中的理论和方剂仍然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保障人类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