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阳救逆法适用于阳气极度衰微、阴寒内盛甚至阴盛格阳等危急重病症候,以下从不同方面介绍适用病症。
首先是心肾阳衰寒厥证。此证多因寒邪直中三阴,阴寒内盛,阳气衰微,不能温煦四末所致。临床表现为四肢厥冷、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体阳气极度虚弱,寒邪占据主导,心脏和肾脏的阳气无法正常发挥温煦、推动等作用。心主血脉,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心肾阳衰会导致全身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衰退,若不及时采用回阳救逆法挽回阳气,病情将迅速恶化,甚至危及生命。例如在现代医学中,严重的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等出现上述类似症状时,从中医角度可考虑运用回阳救逆法进行救治。
其次是阴盛格阳证。这是一种病情更为复杂和危急的情况,是由于阴寒之邪过盛,将微弱的阳气格拒于外,出现内真寒而外假热的证候。患者除了有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严重阳虚阴盛症状外,还可见身反不恶寒、面颊泛红等假热之象。这是阳气即将脱失的危险信号,此时急需使用回阳救逆法,以驱散阴寒,使阳气回归本位,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比如在某些严重的疾病晚期,患者出现体温不升、手足冰冷,但又有面红如妆等表现,就符合阴盛格阳证的特点,回阳救逆法是关键的治疗手段。
此外,对于一些因大汗、大吐、大泻等导致阳气随津液大量外泄而出现阳气暴脱的病症,回阳救逆法也适用。这类患者往往起病急骤,短时间内出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等症状。人体的阳气具有固摄津液的作用,当大量津液丢失时,阳气也随之耗散,若不及时回阳救逆,阳气将迅速消亡。像临床上严重的呕吐、腹泻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进而出现休克症状时,回阳救逆法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