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麻黄汤应用要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从适用病症来看,麻黄汤主要用于治疗太阳伤寒证。其典型表现为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恶寒是因为寒邪束表,卫阳被遏,不能温煦肌表;发热是正邪交争的表现;头项强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是寒邪侵袭肌表,经气运行不畅所致;无汗是寒邪束表,腠理闭塞的结果;肺气失宣则出现喘咳;脉浮紧提示病在表且寒邪较盛。
从药物组成及配伍来看,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组成。麻黄为君药,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能开腠理、散风寒、宣肺气。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助麻黄发汗散寒。杏仁为佐药,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增强平喘止咳之功。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既能缓和麻黄、桂枝峻烈之性,又能益气和中。
从煎服方法来看,麻黄汤要求先煮麻黄,去上沫,再纳诸药同煎。温服后,要求“覆取微似汗”,即盖被子微微出汗。不可令如水流漓,否则病必不除。同时服药后禁食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以免影响药效或加重病情。
从禁忌证来看,对于表虚自汗、阴虚盗汗、阳虚畏寒等体质虚弱者,以及咽喉干燥、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等,虽有表寒证,也不宜使用麻黄汤,以免汗出过多,损伤正气,导致变证丛生。只有准确把握这些应用要点,才能在临床中合理、安全、有效地运用麻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