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一般治疗。患者需保持安静,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以防出血加重。同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以保证氧气供应,防止脑缺氧进一步损伤脑组织。还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呼吸、心率等,以及意识、瞳孔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处理。
控制血压也十分关键。血压过高会增加再出血的风险,但血压过低又会影响脑灌注。一般来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度降低血压,使血压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且合适的水平,避免血压的大幅波动。
降低颅内压是重要环节。脑出血后会导致颅内血肿形成,引起颅内压升高,容易引发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可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药物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缓解症状。
止血治疗方面,虽然大多数脑出血并非凝血机制异常所致,但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或伴有消化道出血等情况的患者,可适当应用止血药物。
防治并发症也不容忽视。要预防肺部感染,定时翻身、拍背,加强护理;注意预防应激性溃疡,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保护胃黏膜;还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通过肢体被动活动等方法来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挽救生命。总之,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