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西医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望耳色泽变化主病有啥?

望耳色泽变化是中医诊断学中望诊的重要内容,通过观察耳部色泽的改变可以推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情况,具体主病如下:

耳部色泽红润,是气血充足、脏腑功能正常的表现,为健康之象。若耳部色白,多属寒证、虚证。耳郭薄而白,多为气血亏虚,常见于慢性虚损性疾病,如贫血等患者。若耳色淡白且伴有恶寒等症状,多为寒邪侵袭肌表,如风寒感冒初期,寒邪束表,气血运行不畅,耳部失去温养而色白。

耳色红赤,多主热证。耳郭鲜红,为风热外感,或肝胆湿热上蒸所致。如小儿患麻疹,在早期可见耳尖发红。若耳郭红赤且肿痛,多为肝胆火盛,循经上扰耳部,常见于化脓性中耳炎等耳部炎症疾病。耳部红肿疼痛剧烈,甚至出现破溃流水,多为热毒蕴结,病情较为严重。

耳部青黑,多属寒证、痛证。寒邪凝滞,气血瘀阻,耳部脉络不畅,可导致耳色青黑。常见于剧痛患者,如寒凝腹痛、胆绞痛等,剧烈疼痛使得气血运行受阻,耳部色泽改变。此外,久病血瘀也可出现耳色青黑,提示病情较为复杂和顽固。

耳轮焦黑、干枯,多为肾精亏耗,精不上荣于耳所致。肾开窍于耳,肾精充足则耳窍得养,色泽正常。若久病、年老体衰或房劳过度等导致肾精亏虚,耳部失于滋养,就会出现耳轮焦黑、干枯的表现,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后期,如糖尿病晚期等。

耳部色泽变化只是中医诊断的一个方面,临床诊断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其他症状、体征以及病史等进行综合判断,才能准确地辨证论治。
正保医学教育网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打开APP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