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叩诊确定浊音界是体格检查中评估心脏大小和形态的重要方法,具体步骤和要点如下。
在进行心脏叩诊前,患者需要取仰卧位或坐位,平静呼吸。检查者应站在患者右侧,采用间接叩诊法,即左手中指作为板指,紧贴于肋间隙并与所叩的心脏边缘平行,右手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击板指,叩诊力度要适中、均匀。
先叩诊左界,从心尖搏动外2 - 3cm处开始,一般为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稍外,由外向内轻叩,当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标记该点,然后向上逐一肋间进行叩诊,直至第2肋间,分别标记出各肋间的浊音点。
再叩诊右界,先沿右锁骨中线自上而下叩出肝上界,通常在第5或第6肋间,然后于肝上界的上一肋间(一般为第4肋间)开始,由外向内叩诊,当清音变为浊音时做标记,再向上依次叩至第2肋间,标记出各肋间的浊音点。
最后,用直尺测量各标记点与前正中线的垂直距离,同时测量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通过这些测量数据,可以准确地描绘出心脏的相对浊音界,反映心脏的实际大小和形态。正常心脏相对浊音界在不同肋间有一定的范围,左界在第2肋间距前正中线2 - 3cm,第3肋间为3.5 - 4.5cm,第4肋间为5 - 6cm,第5肋间为7 - 9cm;右界在第2肋间为2 - 3cm,第3肋间为2 - 3cm,第4肋间为3 - 4cm。通过与正常范围对比,能够判断心脏是否有增大、移位等异常情况,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