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阳救逆常用的代表方剂是四逆汤。四逆汤出自《伤寒论》,由附子、干姜、炙甘草三味药物组成。其功效为回阳救逆,主治少阴病,心肾阳衰寒厥证。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等。
从药物配伍来看,方中附子大辛大热,为补益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剂,能温壮元阳,破散阴寒,回阳救逆,生用则能迅达内外以温阳逐寒,为君药。干姜辛热,守而不走,可温脾胃之阳而除里寒,助附子伸发阳气,为臣药。附子与干姜相须为用,增强回阳救逆之力。炙甘草甘温,既能益气补中,又可缓和附子、干姜峻烈之性,使其破阴回阳而无暴散之虞,还能调和药性,为佐使药。
在临床应用中,四逆汤是回阳救逆的基础方,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危重症。如现代医学中的休克、心力衰竭等属于阳虚阴盛者,常以四逆汤为基础进行加减治疗。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阳衰阴竭之象,可在四逆汤基础上加用人参,即四逆加人参汤,以益气固脱、回阳救逆。此外,根据不同的兼证,还可灵活配伍其他药物,如兼见表证者,可与解表药同用;兼见气滞者,可配伍理气药等。
总之,四逆汤以其独特的药物配伍和显著的回阳救逆功效,成为中医治疗阳虚寒厥证的经典方剂,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