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液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手段,通过对身体不同部位穿刺获取的液体进行多项检查,以辅助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等。穿刺液检查包含的项目较为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类。
首先是一般性状检查。这包括观察穿刺液的外观,如颜色,正常穿刺液一般为清亮无色或淡黄色,若出现红色可能提示有出血,绿色可能与感染等因素有关;透明度,清晰透明多为正常,浑浊则可能存在炎症、细胞增多等情况;比重,比重的变化可以反映穿刺液中溶质的含量,对判断液体的性质有一定帮助;凝固性,有的穿刺液不凝固,而当出现凝固现象时,可能与纤维蛋白原等成分的变化有关。
其次是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是重要的一项,通过检测穿刺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可以区分渗出液和漏出液,对判断疾病的性质有重要意义。葡萄糖测定也较为关键,穿刺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局部组织的代谢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感染等,如在化脓性感染时,葡萄糖含量往往会降低。此外,还可能进行酶类检查,如乳酸脱氢酶(LDH)、淀粉酶等,不同酶的异常升高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例如胸腔积液中LDH升高可能与恶性肿瘤、感染等有关。
再者是显微镜检查。细胞计数可以明确穿刺液中各类细胞的数量,如白细胞计数增多常见于炎症,红细胞计数增多可能提示出血。细胞分类则可以进一步区分不同类型的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炎症,淋巴细胞增多可能与慢性炎症、病毒感染或肿瘤等有关。此外,还可能查找肿瘤细胞,对于肿瘤的诊断和分期有重要价值,若发现肿瘤细胞,有助于明确病变的性质和来源。
另外,微生物学检查也不可或缺。通过涂片染色查找细菌、真菌等病原体,还可以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怀疑结核感染的穿刺液,还会进行抗酸染色查找结核杆菌。
总之,穿刺液检查包含的项目众多,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检查结果,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