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祛风湿热药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秦艽:秦艽味辛、苦,性平,归胃、肝、胆经。它具有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的功效。秦艽药性平和,为风药中之润剂,对于风湿痹痛,无论新久、寒热,均可配伍应用。尤其适用于热痹,能清利湿热,通络止痛。在临床上,常与防己、忍冬藤等药同用治疗湿热痹证。同时,秦艽还可用于治疗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等虚热证,以及湿热黄疸等病症。
2. 防己:防己分为汉防己和木防己,汉防己偏于利水消肿,木防己偏于祛风止痛。防己味辛、苦,性寒,归膀胱、肺经。它能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对于风湿痹证,尤其是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或湿热身痛者,防己有很好的疗效,常与滑石、薏苡仁等清热利湿之品配伍。在利水方面,可用于水肿、腹水、脚气浮肿等证,常与黄芪、白术等药配伍,如防己黄芪汤。
3. 豨莶草:豨莶草味辛、苦,性寒,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的作用。它可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等,生用性寒,善清热解毒,化湿热,除风痒,治疮疡肿毒、湿疹瘙痒;酒制后寓补肝肾之功,常用于风湿痹痛兼肝肾不足者。常与臭梧桐等配伍,如豨桐丸。
4. 臭梧桐:臭梧桐味辛、苦、甘,性平,归肝经。能祛风湿,通经络,平肝。可用于风湿痹证,能祛风湿,通经络,止痛,常与豨莶草等药配伍。此外,臭梧桐还具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可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症。
5. 络石藤:络石藤味辛、微苦,性微寒,归心、肝、肾经。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的功效。对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