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脉数是指小儿脉搏跳动次数较正常为快。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体系下,小儿脉数常提示多种不同的病症情况。
从中医角度来看,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但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受外邪侵袭。脉数多与热证相关。外感风热之邪时,风热之邪侵袭肌表,卫气被郁,正邪交争,可出现发热、脉数等表现,比如常见的小儿感冒,除脉数外,还可能伴有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涕、咳嗽、咽红等症状。若小儿体内有里热证,如肺胃热盛,可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厚味等,导致脾胃运化失常,积滞化热,上蒸于肺,出现发热、咳嗽、气喘、口渴、脉数等症状,像小儿肺炎喘嗽在热证阶段就可能有这样的表现。此外,小儿心经有热时,也可见脉数,常伴有心烦、睡眠不安、口舌生疮等症状。
从西医角度分析,小儿脉数可能与感染性疾病有关。各种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会引发炎症反应,机体为了对抗感染,代谢加快,心率也会相应增快,从而表现为脉数。比如小儿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另外,小儿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心率大约会增加10 - 15次/分,所以发热性疾病是导致小儿脉数的常见原因。一些非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脉数,如小儿贫血,由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机体为了保证各组织器官的氧供,会代偿性地增加心率,出现脉数的情况,同时还可能伴有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小儿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使机体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也会出现心率加快、脉数的表现,常伴有多汗、消瘦、烦躁等症状。
总之,小儿脉数只是一个体征,不能仅凭此来诊断疾病,需要结合小儿的症状、病史、其他体征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才能准确找出病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