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艾滋病难以完全治愈,但也存在极个别特殊治愈案例。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HIV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它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 T淋巴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功能逐渐受损,最终引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也就是俗称的“鸡尾酒疗法”。这种疗法通过联合使用多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能有效抑制HIV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使病毒载量降低到检测不到的水平,让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并且大大降低艾滋病的传播风险。然而,HIV病毒会潜伏在人体的某些细胞中形成病毒储存库,这些潜伏的病毒处于休眠状态,现有药物难以将其彻底清除。一旦停止治疗,病毒就可能重新活跃并大量复制,导致病情复发。
不过,也有特殊情况。例如“柏林病人”蒂莫西·雷·布朗和“伦敦病人”亚当·卡斯蒂列霍,他们在接受了带有CCR5基因突变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体内的HIV病毒被成功清除,实现了功能性治愈。但这种治疗方法风险极高,费用昂贵,且供体来源非常有限,并不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虽然现在艾滋病还不能完全治愈,但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编辑技术、免疫疗法等新的治疗手段正在不断探索和发展,未来或许有希望找到更有效的治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