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活性物质是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内源性活性物质,它们在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调节局部血液循环方面,自体活性物质有着显著功效。例如组胺,当机体受到损伤、发生过敏反应时,组胺会被释放出来。它能使小动脉、小静脉扩张,增加局部的血流量,同时提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血浆外渗,从而导致局部组织水肿。这种作用有助于炎症的发生和发展,让免疫细胞和营养物质能够更快地到达受损部位,促进损伤的修复。
在调节胃肠道功能上,自体活性物质也扮演着关键角色。5 - 羟色胺广泛存在于胃肠道的肠嗜铬细胞中,它可以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分泌和感觉功能。适量的5 - 羟色胺能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帮助食物的消化和推进。如果5 - 羟色胺的分泌异常,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在炎症与免疫调节方面,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自体活性物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前列腺素具有致炎和抗炎的双重作用,在炎症早期,它可以引起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和疼痛,加重炎症反应;而在炎症后期,某些前列腺素又可以促进炎症的消退。白三烯则是一种强效的炎症介质,它能吸引白细胞到炎症部位,增强炎症反应,在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自体活性物质还参与了神经调节过程。一些自体活性物质如神经肽,可以作为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神经信号的传递,影响机体的感觉、情绪和行为等。
综上所述,自体活性物质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对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和正常生理功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