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它主要是由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
志贺菌属属于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按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不同将其分为4群,即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我国目前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占优势。
志贺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其致病物质主要包括侵袭力和内毒素,部分菌株还能产生外毒素。侵袭力使得细菌能够黏附并侵入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在细胞内繁殖并扩散,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内毒素可导致肠黏膜炎症、坏死和溃疡,从而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同时还可引起全身毒血症症状,如发热、乏力等。外毒素则具有神经毒性、细胞毒性和肠毒性,可加重病情。
志贺菌在外界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在瓜果、蔬菜及污染物上可存活1 - 2周,但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对热、干燥、日光照射均很敏感,一般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能将其迅速杀灭。
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粪 - 口途径传播,即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了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人群对志贺菌普遍易感,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者更容易感染。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时间较短,且不同菌群及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故易重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