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邪是六淫邪气之一,是夏季的主气,乃火热所化。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立秋之前。暑邪致病的表现具有多种特点,以下从其性质和致病特征来详细阐述。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因此暑邪致病多出现一系列阳热症状。患者通常会有高热、面红、目赤、心烦、脉洪大等表现。这是因为暑热之邪侵袭人体,导致人体阳气亢盛,体内热势过盛。例如在炎热的夏天,长时间在户外活动而中暑的人,往往会出现体温急剧升高、面红耳赤的症状,感觉心烦意乱,难以平静。
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升散是指暑邪易使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必然耗伤津液,从而出现口渴喜饮、唇干舌燥、小便短赤等症状。同时,大量出汗的同时气也随汗泄,导致气虚,患者会出现气短、乏力等表现。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气随津脱的危象。比如一些在高温环境下劳作的工人,由于出汗过多,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就容易出现口渴难耐、浑身无力的情况。
暑多挟湿。夏季气候炎热,且雨水较多,热蒸湿动,空气中湿度较大,所以暑邪常常与湿邪相兼为病。暑湿夹杂致病,除了有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还会出现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泄不爽等湿邪困脾的症状。例如夏季常见的胃肠型感冒,患者既有发热、头痛等暑热表现,又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湿阻脾胃的症状。
综上所述,暑邪致病的表现复杂多样,与暑邪本身的性质密切相关。在夏季应注意防暑降温,避免暑邪侵袭,一旦出现暑邪致病的症状,需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