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即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冠心病是引起慢性心衰的重要病因之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使心肌供血不足。长期的心肌缺血会造成心肌细胞损伤、坏死,逐渐发展为心肌纤维化,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最终引发慢性心衰。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其导致的心衰患者也日益增多。
高血压也是常见病因。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心脏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来泵血,这会使左心室逐渐肥厚。心肌肥厚到一定程度后,心脏的顺应性下降,舒张功能受损,继而影响收缩功能,最终发展为慢性心衰。而且,高血压若控制不佳,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心肌病同样不容忽视。扩张型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室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减退,病因可能与遗传、感染、中毒等因素有关。肥厚型心肌病则以心肌肥厚为特征,会导致心室舒张功能障碍。限制型心肌病使心室舒张充盈受限,这些心肌病都会严重影响心脏功能,最终导致慢性心衰。
心脏瓣膜病,如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会使心脏在泵血过程中出现异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长期的异常血流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导致心肌肥厚、心室扩大,进而引发慢性心衰。
此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心脏结构存在先天性缺陷,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会导致心脏内的血流异常,增加心脏的工作负荷,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容易发展为慢性心衰。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
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结缔组织病、药物毒性等,也可能对心脏造成损害,引发慢性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