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的治疗原则主要围绕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阻止或延缓心室重塑、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等多方面展开,具体如下。
一般治疗方面,需要调整生活方式。患者应控制液体摄入,避免钠盐摄入过多,减轻心脏负担。同时,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但要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此外,患者需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的睡眠。
药物治疗是慢性心衰治疗的基础。利尿剂是治疗心衰中改善液体潴留的关键药物,通过促进排尿减轻心脏的前负荷。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抑制神经
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延缓心室重塑。β受体阻滞剂能抑制交感神经激活,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预后。正性肌力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
非药物治疗也有重要作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适用于部分存在心脏收缩不同步的患者,可通过双心室起搏改善心脏功能。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预防猝死,对于有猝死风险的患者有重要意义。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心脏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受供体等因素限制。
慢性心衰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长期随访和调整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