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诊断是现代医学中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X线检查、CT检查、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但这些检查都涉及到一定的辐射,可能会带来一些危害。
首先,辐射可能会对人体细胞造成直接损伤。射线的能量能够打断细胞内的化学键,破坏DNA分子结构。如果DNA损伤不能被及时正确修复,可能会导致细胞功能异常甚至死亡。对于快速分裂的细胞,如骨髓造血干细胞、生殖细胞、胃肠道黏膜细胞等,辐射的影响更为明显。例如,骨髓造血干细胞受到辐射损伤后,可能会导致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生成减少,引发贫血、感染、出血等症状。
其次,长期或大剂量接受放射诊断检查,会增加患癌风险。辐射可以诱发细胞突变,使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这种致癌效应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可能在数年甚至数十年后才会显现出来。有研究表明,多次进行CT检查的人群,患白血病、甲状腺癌、肺癌等癌症的几率相对较高。
另外,对于特殊人群,辐射危害更为突出。孕妇在孕期接受放射诊断检查,辐射可能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导致胎儿畸形、智力发育迟缓等问题。儿童的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细胞分裂活跃,对辐射更为敏感,同样剂量的辐射对儿童造成的危害可能比成人更大。
不过,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医生会严格掌握放射诊断检查的适应证,权衡检查的必要性和可能带来的辐射危害。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放射诊断设备的辐射剂量已经大幅降低,并且采取了一系列防护措施,以尽量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