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的病因病机及辨治是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的重要考点,为帮助大家顺利备考,医学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具体内容如下:
病因病机
带下病的病因颇为复杂,感受寒湿、湿热、湿毒之邪,或忧思郁怒,劳倦伤脾,或房室不节,肾气虚寒,均可导致脾肾功能失调,水湿不运,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致带下。此外,妇科常见的阴道炎、盆腔炎、子宫颈炎、子宫肌瘤等均可引起带下。
辨治
带下的治疗一般从带下的量、色、质、气味异常及兼证辨证论治。
①脾虚带下。带下量多,色白而清稀,无腥臭,兼见疲倦乏力,胃纳不佳,口淡乏味,面浮肢肿,大便溏薄,舌质淡,脉细弱。治宜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用完带汤加减。
②肾虚带下。带下量多,色白而清稀如水或透明如鸡蛋清,或质黏呈拉丝状,兼见头晕耳鸣,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少腹及阴部有明显冷感,夜尿多,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肾温阳、固任涩带,方用内补丸、桂附止带汤加减。
③湿热带下。带下量多,色黄或赤或黄绿如脓,质黏稠厚,有臭味,兼见心烦易怒,口苦且腻,大便干结,小便热赤,阴部瘙痒,舌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利湿止滞,方用易黄汤加减。
④湿毒带下。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赤白带下,或带下混浊如米泔,臭秽难闻,兼见心烦口干,小便短赤,小腹胀痛,阴部作痒或灼痛。治宜清热解毒、除湿止带,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⑤痰湿带下。带下量多、色白、质黏,兼见胸闷泛恶,纳差,神疲乏力,嗜睡,肢体困重,苔白厚腻,脉濡滑。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带,方用渗湿消痰饮加减。
其他方法:
①针灸疗法。取带脉、足三里、三阴交、白环俞、气海、中极等穴。
②耳穴贴敷。取穴子宫、盆腔、内分泌等。
③滴虫或霉菌引起的带下增多,可选用蛇床子、土茯苓、苦参、白藓皮、野菊花、烟叶丝等煎汤外洗。
以上是“带下的病因病机及辨治—中医妇科学”的全部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