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学里,胸痹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胸部闷痛、胀痛或刺痛等症状。其病因病机复杂多样,包括气滞血瘀、痰浊内阻、寒凝心脉等,治疗时需根据具体症状辨证施治。
1. 气滞型:患者常感胸闷、胀满不适,情绪波动后加重,伴有两胁疼痛或胃脘部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治疗应以疏肝理气为主,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2. 血瘀型:主要症状为心前区固定性刺痛,夜间尤甚,常有面色晦暗、唇甲青紫等表现。舌质黯或见瘀点,苔薄白或黄腻,脉涩。治疗宜活血化瘀,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味。
3. 痰湿型:患者胸闷如窒,咳嗽多痰,口黏腻不爽,大便溏泄,小便不利。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滑或濡缓。治法当健脾化痰,可选二陈汤合平胃散。
4. 寒凝型:此类患者畏寒怕冷,胸痛遇冷加剧,得暖则减,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白润,脉沉迟无力。治疗原则为温经散寒,可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5. 阴虚火旺型:表现为心烦失眠、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等症状。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薄黄干燥,脉细数。治则以滋阴降火为主,可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和个体差异,并结合四诊合参的方法(望闻问切),才能准确判断病情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在调整治疗过程中也要注意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
2025年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及教材已经陆续公布(点击查看>>),各位考生要提前开始备考复习!开年福利,医学教育网2025年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题》30天体验版,3人拼团0.1元解锁!活动时间&名额有限,速来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