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血在中医学中是指血液运行不畅,停滞于体内某一部位的病理状态。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气滞: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当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或外邪侵袭导致气机阻滞时,可引起血液运行不畅而形成瘀血。
2. 寒凝:寒性收引,易使血脉收缩,血流缓慢,从而产生瘀血。如寒冷天气下肢冷痛、经期受凉腹痛等均可因寒凝而导致瘀血。
3. 热结:热邪入里化火,灼伤脉络,迫血妄行或阻碍血液正常循行亦可致瘀。例如高热病后出现的皮肤瘀斑即属此类情况。
4. 湿阻:湿性重浊黏滞,易于阻遏气机,使气血运行受阻形成瘀血。如水肿、黄疸等疾病中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瘀血表现。
5. 血虚:长期失血或脾胃虚弱不能生化足够的血液,导致血脉空虚无力推动血液循环,久之亦可产生瘀血。
6. 外伤:跌打损伤直接破坏脉络,造成局部出血和组织坏死,形成新的瘀血块。
综上所述,瘀血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需根据具体病情辨证施治。
2025年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及教材已经陆续公布(点击查看>>),各位考生要提前开始备考复习!开年福利,医学教育网2025年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题》30天体验版,3人拼团0.1元解锁!活动时间&名额有限,速来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