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职称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职称 > 辅导精华 > 正文

浅反射的分类与临床意义

热点内容推荐

主管护师每日一练> 立即了解课程详情>
考试政策详细解读> 精编资料免费下载>

神经反射检查包含浅反射,浅反射包括角膜反射、腹壁反射与提睾反射。医学教育网小编为了帮助各位主管护师考生备考,专门整理了浅反射的分类与临床意义如下。

浅反射是刺激皮肤黏膜的感受器,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反射。

1.角膜反射

(1)检查方法:嘱被检查者睁眼,眼睛向内上方注视。检查者用细棉絮轻触角膜外缘。正常反应为被刺激侧眼睑迅速闭合,称为直接角膜反射;刺激后对侧眼睑也闭合,称为间接角膜反射。

(2)反射弧:反射由三叉神经和面神经共同完成。刺激角膜(感受器)一三叉神经眼支(传入神经)一脑桥(反射中枢)一两侧面神经(传出神经)一两侧眼轮匝肌(效应器),引起眼睑闭合。

(3)临床意义

1)直接与间接角膜反射皆消失:见于受刺激侧三叉神经损害(传入障碍)。

2)直接角膜反射消失,间接角膜反射存在:见于受刺激侧面神经损害(传出障碍)。

3)直接角膜反射存在,间接角膜反射消失:见于受刺激对侧面神经损害(传出障碍)。

4)深昏迷患者角膜反射消失。

2.腹壁反射

(1)检查方法:嘱被检查者仰卧位,两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后用钝尖物迅速由外向内分别轻划两侧上(季肋部)、中(脐平面)、下(髂部)腹部皮肤(图11-6).正常时受刺激部位腹肌收缩。

(2)反射弧:刺激腹壁皮肤(感受器),冲动经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传入神经)传至胸髓7~12节(反射中枢),再经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传出神经)传至腹肌(效应器)而引起收缩。上、中、下腹壁反射分别通过胸髓7~8节、9~10节、11~12节。

(3)临床意义

1)一侧上、中、下腹壁反射全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

2)上、中、下某一水平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相应胸髓和脊神经的损害。

3)双侧上、中、下腹壁反射消失:见于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

4)肥胖、老年人、腹壁松弛的经产妇及明显腹胀等,可出现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

3.提睾反射

(1)检查方法:嘱被检查者仰卧位,双下肢伸直,检查者用钝尖物从下向上轻划男性大腿内侧上方皮肤,正常时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使睪丸上提。

(2)反射弧:刺激大腿内侧皮肤(感受器),冲动经闭孔神经(传入神经)传至腰髓1~2节(反射中枢),经生殖股神经(传出神经)传至提睾肌(效应器)而引起睾丸上提。

(3)临床意义

1)一侧提睾反射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

2)双侧提睾反射消失:见于腰髓1~2节和脊神经的损害。

3)局部病变可引不出反射:见于腹股沟疝、阴囊水肿、睾丸炎附睾炎等。

以上文章分享了浅反射的分类与临床意义,考生想要了解更多2020年主管护师考试高频考点,欢迎点击>>中级主管护师备考“100问”>>主管护师直达学习方法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2026年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按协议重学

14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