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核血肿清除术麻醉与体位】一般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取侧卧位(血肿侧在上)。
1.经颞中回入路清除壳核部血肿(1)头皮切口:做患侧颞部马蹄形切口,头皮,帽状腱膜翻向下方;切开颞筋膜和颞肌达骨膜,在预定钻孔处推开骨膜准备钻孔。
(2)骨瓣开颅:一般钻4个骨孔形成骨瓣,颞肌连同骨瓣翻向下方。
(3)硬脑膜切开:当硬脑膜切开时脑组织膨出易造成损伤,最好先在相当于颞中回处将硬脑膜切开5mm小口,用双极电凝处理脑表面的血管,根据CT显示的血肿部位及大小用脑针进行穿刺,一般3~4cm则可达到血肿。如未发现血肿,则应再次核对血肿位置,变换方向再行穿刺。当流出陈旧性血块或血性液体后,再将硬脑膜平行切开3~4cm,若颅内压力不高也可弧形向上切开硬脑膜。在血肿清除后,如脑组织仍膨隆,可在颞肌下的手术野内星状剪开硬脑膜行颞肌下减压,这样有助于病人渡过术后脑水肿期。
(4)脑皮质切开:在颞上回或颞中回预选的皮质切口处做3~4cm切口,双极电凝止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沿穿刺方向深入2~3cm,则可达到血肿腔内。
(5)血肿清除:血肿的清除主要是依靠吸引器轻柔地抽吸和间断地用等渗盐水冲洗,将血凝块清除,必要时也可用取瘤钳把松动的血块取出。血肿清除过程中,遇到周围脑组织的小血管有活动出血时用双极电凝止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不可电凝未出血的豆纹动脉主干,以免造成更广泛的区域缺血。对于血肿壁已粘连很紧的小血块不宜勉强吸净,防止造成周围脑组织的更大损伤。止血务必仔细可靠,以防再出血。若减压不满意时应剪开手术区硬脑膜,除去骨瓣,并在血肿腔内置引流管,术后持续引流。
(6)关颅:小型血肿清除后,其空腔已近于闭合,脑组织松软,脑搏动恢复,则可将硬脑膜缝合常规关颅。病情危重、血肿清除后脑压仍很高,脑膨出较重,应行颞肌下减压,将硬脑膜星形剪开,颞肌下骨窗扩大,骨瓣下部咬成半圆形,余骨瓣复位,缝合骨膜、颞肌,置皮下引流条,缝合帽状腱膜和头皮。
2.经侧裂入路清除壳核部血肿2.经侧裂入路清除壳核部血肿
(1)头皮切口:相当于外侧裂颅骨投影线,由前下发际处向上做6cm斜切口或颞前部马蹄形切口。
(2)开颅:颅骨钻孔后扩大骨窗或骨瓣开颅,骨瓣连同颞肌翻向下。蝶骨嵴尽量向前下方咬除。
(3)弧形切开硬脑膜,并翻向上方。
(4)侧裂入路:侧裂在前端较宽,为了容易辨认,必要时在显微镜下操作。看清侧裂内的静脉,在大脑中动脉的上方或下方剪开蛛网膜2~3cm长,注意勿损伤侧裂血管。用脑压板或剥离子将脑组织分开,达岛叶皮质,显露出岛叶。在岛叶表面可看到大脑中动脉的分支,在分支中间无血管区用脑针向深部穿刺,约0.5~1.5cm即可达血肿腔。证实为陈旧性血液后将岛叶切开0.5~0.8cm,用窄脑压板向下分开,即可看到黑色凝血块涌出,进入血肿腔。
(5)清除血肿:用吸引器吸除血凝块,发现活动性出血的豆纹动脉分支,用双极电凝止血,切勿电凝或夹闭未出血的动脉,以免加重脑功能损害。清除血凝块的操作步骤与前所述相同。
(6)关颅:血肿清除后,血肿腔内放一软胶管引流,但如颅内压力较高,脑膨隆明显,不缝合硬脑膜而行颞肌下减压,只缝合颞肌及头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