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护理-护师资格考试指导:
主要病原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由草绿色链球菌感染最常见,其次为D族链球菌(牛链球菌和肠球菌)
真菌、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等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少见的致病微生物。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发热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
2.非特异性症状:脾大、贫血、杵状指/趾。
(二)体征:
1.心脏杂音:
2、周围体征可能是微血管炎或微栓塞所致,多为非特异性,包括:
①痕点:以锁骨、皮肤、口腔黏膜和睑结膜常见。
②指、趾甲下线状出血。
③Roth斑,多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表现为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其中心呈白色。
④Osler结节,为指和趾垫出现豌豆大的红或紫色痛性结节,较常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⑤Janeway损害,是手掌和足底无痛性出血红斑,主要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三)并发症:
1.心脏并发症。
2.细菌性动脉瘤。
3.迁移性脓肿。
4.神经系统。
5.肾脏。
辅助检查:
(一)尿常规:
显微镜下常有血尿和轻度蛋白尿。肉眼血尿提示肾梗死医|学教育网整理。红细胞管型和大量蛋白尿提示弥漫性肾小球性肾炎。
(二)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分类计数轻度左移。
“耳垂组织细胞”现象: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有: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并有核左移。
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常见:正常色素型正常细胞性贫血。
(三)免疫学检查:
80%的病人血清出现免疫复合物,
25%的病人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有50%类风湿因子阳性。
(四)血培养:
是诊断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有价值重要方法。
(五)X线检查:
CT扫描有助于脑梗死、脓肿和出血的诊断。
(六)心电图。
(七)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对明确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有重要价值。
治疗原则:
(一)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最重要的措施。
用药原则为:
①早期应用。
②充分用药,选用灭菌性抗微生物药物,大剂量和长疗程。
③静脉用药为主,保持稳定、高的血药浓度。
1.病原微生物不明时:广谱抗生素,如采用萘呋西林、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静脉注射或滴注。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应用针对链球菌、肠球菌的抗生素,如青霉素为主或加庆大霉素静脉滴注。
2.培养出病原微生物时的治疗,应根据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选择抗微生物药物。
(二)外科治疗:
有严重心脏并发症或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人,应考虑手术治疗。
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心内膜炎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发热导致机体消耗过多有关。
3.焦虑与发热、病情反复、疗程长、出现并发症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动脉栓塞。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环境、生活护理。
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
注意补充蔬菜、水果,变换膳食花样和口味,促进食欲,
补充高热引起的机体消耗。
3.发热护理。
4.正确采集血标本:
1)对于未开始治疗的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应在第一日每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如次日未见细菌生长,重复采血3次后,开始抗生素治疗。
2)已用过抗生素病人,应停药2~7d后采血。
5.病情观察。
6.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注意保护病人静脉血管,有计划使用,以保证完成长时间的治疗。
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和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
健康教育:
1.提高病人依从性。
2.向病人介绍就诊注意事项。
3.指导病人预防感染。
4.帮助病人掌握病情自我观察方法。
5.争取病人家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