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口大,创缘不整,组织破坏多
2.伤口收缩,炎症反应重
3.肉芽组织从伤口底部及边缘将伤口填平,然后表皮再生
4.愈合后形成疤痕大
图2-6 创伤二期愈合模式图
3.痂下愈合(healing under scab) 伤口表面的血液、渗出液及坏死物质干燥后形成黑褐色硬痂,在痂下进行上述愈合过程。待上皮再生完成后,痂皮即脱落。痂下愈合所需时间通常较无痂者长,因此时的表皮再生必须首先将痂皮溶解,然后才能向前生长。痂皮由于干燥不利于细菌生长,故对伤口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如果痂下渗出物较多,尤其是已有细菌感染时,痂皮反而成了渗出物引流排出的障碍,使感染加重,不利于愈合。
三、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从上述可以看出,损伤的程度及组织的再生能力决定修复的方式、愈合的时间及瘢痕的大不。因此,治疗原则应是缩小创面(如对合伤口)、防止再损伤和促进组织再生。虽然组织的再生能力是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但仍受全身及局部条件的影响。因此,应当避免一些不利因素,创造有利条件促进组织再生修复。此外,由于瘢痕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危害,因而有时需要抑制瘢痕的形成或者促进瘢痕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