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儿;静脉穿刺;技巧
静脉穿刺术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是小儿科护士的基本功。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的一项基本操作,在儿科抢救中静脉穿刺做到一针见血能保证静脉通路的顺利开通,为抢救和治疗赢得宝贵时间,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冲突。本文从3个方面具体阐述小儿静脉穿刺的技巧。
1.穿刺前
1.1 做好家长、儿童的思想工作 对于学龄儿童,他们懂得了一定的道理且不一定的自制力,只要取得他们的信任,讲清道理,就能配合治疗。对于婴幼儿必须事先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合作,请家长帮助固定患儿,不让他乱动。
1.2 选择好部位和血管 避免慌乱或急于盲目试进针而造成患儿痛苦,增加自己心理压力;避免在骨隆突出、关节部位、静脉活瓣处静脉穿刺,新生儿至3岁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由于头皮静脉是网状分布,所以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1]。忌从血管中间开始,以防穿刺失败,造成淤血,以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进行顺行和逆行穿刺。头皮静脉应首选用正中静脉,此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粗短而直,不易滑动,易固定,其次额浅、颞浅静脉,(此静脉细长浅直,不滑动,暴露明显)、耳后静脉(较为固定,且稍粗直,或略带弯曲,但易破)等。3岁~12岁儿童宜选用四肢浅静脉,若患儿需要在关节、大隐静脉等处穿刺,则要另备固定的夹板、绷带等。
1.3 选择好针头大小 选择针头大小原则是根据静脉大小及深浅部位而定,一般常用头皮正中静脉、额、颞后静脉、手指浅静脉、指趾间静脉滴注均可用4.5号~5.5号针头。肘静脉、大隐静脉,推注或采血可用5.5号~7.5号针头。
1.4 选择好适宜的光线 高度适宜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若强光直射穿刺部位,因光线的刺激反而无法看清血管。在阴雨天或夜间借助2台40 W日光灯置于操作者左前上方,距离穿刺静脉100 cm~120 cm高度为佳,此时灯光对眼的刺激小,静脉暴露好,穿刺易成功。
2 .穿刺中
2.1 合理选择进针手法 根据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所成角度不同,分为直刺法与斜刺法。直刺法是指在欲穿刺的静脉上,针头与皮肤成10°~15°,针头斜面向上,通过皮肤将针头直接刺入静脉,适合小儿头皮静脉,手背及足背浅静脉。斜刺法是指在欲穿刺的静脉旁侧距静脉约1 cm~1.5 cm处,针头与皮肤成20°~30°,将针头刺入皮下,然后在皮下潜行0.8 cm~1 cm后再剌入静脉,适于肘静脉、大隐静脉及较大静脉等。
2.2 选择适当的持针手法 对特定病情,如休克、发热(尤以高热)、吐泻引起的脱水、气温低、发热寒战时末梢血管收缩,高热患儿使用解热药或穿刺时因恐惧而激烈反抗引起的大汗淋漓,都会使静脉血管因血容量减少而虚瘪等[2],情况应了然于胸,一般不采用右手拇指持针柄在上,针头斜面向上刺入皮肤后,再换成食指在针柄前,拇指在后沿静脉走向平行刺入法。而采用直接用右手食指在下,使血管充盈后,通过皮肤将针头直接刺入静脉,同时进针时宜轻、稳、慢,仔细观察回血情况和用心体会脱空感。[医学 教育网 搜集整理]
2.3 适当的左手配合 穿刺者穿刺时用左手拇指、中指压在所选静脉穿刺部上下方,使所选静脉拉直,用左手小指及小鱼际部位配合向左侧绷紧皮肤[3]。右手持针同时将输液管下端绕在左手小指上,这可防止穿刺成功后固定胶布时不小心刮掉针头,由于小儿进针一般较浅,哭闹挣扎及输液管自身重量下坠,都易使穿刺成功后而滑出。对虚瘪静脉左手拇指、食指固定要穿刺段血管,来回挤动,使局部短暂充盈后再行穿刺。
2.4 学会特殊情况的处理 穿刺时有空虚感而不见回血的情况下,不要急于拔出针头,一定要设法证实针头确实不在血管内才能重新进行穿刺,如直接利用血管内外压差,把穿刺针头和输液管接头分开,也可轻捏输液管下段,观察针尖部是否随输液管的挤压有外渗现象,针梗处有无少许回气,还可用注射器接针头边进针边抽回血等。
2.5 保持良好心态 在穿刺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于孩子的哭闹和血管的难寻,而是来自家长的过高要求和对护理工作的不理解。患儿哭闹,容易造成静脉暴露不清、血管不充分、家属过度保护、精神惊慌以及过激的言语,都会无形中增加护士的心理压力。平时对孩子的呵护和关爱来到医院就变成对医护人员医疗和操作技术的苛刻要求和百般挑剔[2],尤其是当一针未成功,面对家属的质疑,要用心理学知识来调节自我表现,避免多余思维信息干扰[4],要在患儿家长叮咛、责怪甚至非难时,及在患儿哭闹声中练就气定神闲的工作本领,才能减少穿刺的失败率。
3.穿刺后
3.1 固定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只是整个输液成功的一半,固定显得格外重要。针头固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穿刺成功后手指固定针头应牢固,不能移动;二是胶布固定应牢固,不能让针头漂浮在皮肤上,特别是对不配合治疗的婴幼儿,穿刺完毕家长应协助用夹板和绷带固定穿刺部位。对于哭闹或者出汗多的患儿,头皮静脉穿刺可采用环绕头皮固定法[5],将头皮针管固定于外耳廓上,可起缓冲外力的作用。
3.2 看护 小儿剧烈哭闹易使已成功穿刺的输液外渗,故应指导家长有效看护,以防家长及患儿本人引起不必要的血管损伤和破坏。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嘱患儿家属,以“喂奶”姿势抱起患儿:将患儿一手夹在家属的腋窝下,平抱起患儿,输液部位朝外,家属抓住患儿的另一只手[4],另外,拔针后应用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直行压住棉球,将两个针眼同时压住(静脉穿刺有两个针眼,一个入皮针眼,另一个入血管针眼),按压一般不少于“生理性凝血”时间(1 min~3 min)。忌边压边揉、边压边看出血情况,拇指按压同时其余四指可适当固定患儿,防患儿哭闹不配合造成按压滑脱,造成皮下淤血,影响下一次穿刺成功。总之,作为一名临床小儿科护士,若能娴熟地掌握以上各项基本操作技能,在操作中保持正常稳定、轻松的情绪,就会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唐丽萍。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J]。当代护士,2005,6:4546.
[2] 高维波。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5):459460.
[3] 张伟,关红伟。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技巧[J]。医药产业资讯,2005,2(11):71.
[4] 曾艳。浅谈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6,2(3):58.
[5] 汤小丽。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6,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