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治疗(Psychotherapy)又称心理治疗,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患者了解发病因素解除情绪障碍、矫正行为,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神经症,其次为顽固性习惯、药物或酒依赖、某些人格障碍或性变态,以及其它行为障碍,也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等重性精神疾病的恢复期患者。
一、精神治疗的类型:根据对象或形式可分为二种:
(一)个别精神疗法:通过医生与患者交谈的方式进行的精神治疗,主要适用于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等。
首先要耐心、认真地倾听患者的叙述,了解其发病前后的心理活动,内心矛盾及临床表现;在排除器质性病因的基础上,结合其心理活动、生活经历等因素,向患者解释、分析疾病的成因、疾病本质,有针对性的帮助患者认识发病的主客观因素,掌握有关发病的症状及其发生的机理、消除顾虑,坚定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尽可能地发挥自我调节作用,再配合相应的医疗措施,达到消除或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提高和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目的。
(二)集体精神治疗:挑选病情相似的患者十余人同时接受精神治疗。根据治疗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上课,介绍疾病的病因,性质,症状及防治方法等知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解答他们关心的问题,然后,组织患者讨论,谈自己听课后的体会,分析自己患病的情况及对待疾病的经验,也可请恢复的患者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患者家属可参加治疗,以便共同配合治疗。一般7~10天为一疗程,每疗程上课3~5次,每次1小时左右。
二、常用的精神治疗方法
(一)精神支持治疗:在取得患者充分信任的基础上讲解和分析疾病的有关问题,指导患者与疾病斗争的方法和措施。鼓励患者倾述内心郁结情绪,予以劝解及恰当的保证;帮助患者重新认识和协调与环境的关系,培植积极情绪和信心,达到增强精神活动防御能力,控制和达到对环境的适应平衡。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地防治自身疾病。适用于神经衰退、焦虑症和抑郁神经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二)行为治疗:是借助于实验心理学方法以消除不良行为,建立适应良好行为的一种精神治疗方法。适用于①恐怖症、焦虑症及强迫症。②职业性肌痉挛、抽动、口吃、咬指甲、遗尿及暴怒发作等。③自控不良所致肥胖、厌食、便秘、烟酒与药物依赖。④阳萎、早泄、阴道痉挛或性乐缺失等性功能障碍。⑤某些性变态。⑥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不良行为。常用方法有:
1.系统脱敏法:操作过程分三步。①肌肉松弛训练。②将引起焦虑或恐惧反应的靶症状分解为不同程度的等级。③脱敏。在全身肌肉松弛状态下,进行最低级的反复练习,直至恐惧反应完全消失,再进行高一级的练习,以此类推,最后直达症状消失为止。
2.厌恶条件化法:应用恶性条件刺激(如电击或注射阿朴吗啡)与不良行为的多次结合,建立起条件反射,以达到消除不良行为的目的。用于酒或药物依赖、同性恋及儿童遗尿症。
3.行为矫正法:仅对符合良好行为规范的行为予以肯定、鼓励或奖赏,逐渐修改和消除不适宜的行为模式,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
(三)暗示治疗在精神支持治疗基础上,予以针刺、电兴奋或药物(如静注10%葡萄糖酸钙液10ml),配合言语强化和暗示,使其确信在治疗帮助下,失去的功能已经恢复,鼓励患者继续锻炼,达到治愈的目的。
(四)催眠治疗:通过医师的语言和动作或者缓慢静脉注射2.5%阿米妥钠(或硫喷妥钠,总量不超过20ml)将患者导入催眠状态,再用语言启发其回忆已被遗忘的发病心因及暗示消除症状。治疗结束时应暗示其治疗后反应良好,关予以安慰鼓励,亦可通过自我催眠法消除紧张情绪,治疗一些心身疾病和睡眠障碍。
(五)生物反馈法通过生物反馈仪的显示系统将体内生理变化信息变成易于理解的信号或读数,提示患者有意识地控制某种病理过程,促进功能恢复,达到治疗的目的。适用于心身疾病、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转换型癔症、躯体神经症及顽固性习惯等。
三、工娱疗法:包括体育、劳动、文化和娱乐等内容。能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幻觉,妄想、抑郁,紧张等症状减轻,也锻炼中层适应集体生活,活泼情绪,增加和保存既往获得的知识与智力水平。接受新事物,增强脑力活动,增强体力,提高劳动能力,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适用于恢复期患者。对急性期或发展期的患者,特别有兴奋、躁动、伤人、自伤、攻击或毁物的患者不宜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