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原则
拟定综合治疗方案,在控制原发病灶后进行转移灶的治疗。恶性肿瘤第一次治疗的正确与否对预后有密切关系。Ⅰ期者以手术治疗为主;Ⅱ期者以局部治疗为主,原发肿瘤切除或放疗,并须包括转移灶的治疗,辅以有效的全身化疗;Ⅲ期者采取综合治疗,手术前、后及术中放疗或化疗;Ⅳ期者以全身治疗为主,辅以局部对症治疗。
(二)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恶性肿瘤,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1.根治手术:包括原发癌所在器官的部分或全部,连同周围一定范围的正常组织和区域淋巴结整块切除。如有些乳癌应切除全乳腺、腋下、锁骨下淋巴结、胸大肌和胸小肌及乳房附近的软组织。
2.扩大根治术:在原根治范围基础上适当切除附近器官及区域淋巴结。如在乳癌根治术基础上扩大,包括内乳淋巴区淋巴结清扫。
3.对症手术或姑息手术:指解除或缓解症状的手术。
4.其他:激光手术切割或激光气化治疗、超声手术切割、冷冻手术。此外,腔镜下的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也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
(三)化学疗法
目前已能单独应用化疗治愈绒毛膜上皮癌、睾丸精原细胞瘤、Burkitt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对某些肿瘤可获得长期缓解,如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肾母细胞瘤、乳癌等。化疗药物只能杀灭一定百分比的肿瘤细胞。多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给药方式包括全身性用药:一般是静脉点滴或注射、口服、肌内注射等。肿瘤内注射、腔内注射、局部涂抹、动脉内灌注或局部灌流可增高药物在肿瘤局部的浓度。介入治疗为经动脉定位插管或栓塞加化疗。静脉给药的剂量与时间可有不同方法。大剂量冲击治疗量大,间隔时间长(如3~4周1次),毒性较显著。中剂量间断治疗为目前较常用者,每周1~2次,4~5周为一疗程。小剂量维持每日或隔日1次。联合用药为应用不同作用类别的药物,以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可同时投药或序贯投药。
(四)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有两大类:
1.光子类:包括深度X线、γ线、各种放射性核素等。
2.粒子类:包括粒子加速器(电子束、中子束等),如直线加速器可治疗中等深度肿瘤。感应加速器可产生X线及电子束,中子加速器对乏氧细胞有杀灭作用。应用方法有外照射与内照射两种。
3.肿瘤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因不同肿瘤而异,可分为三类。
(1)高度敏感: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性腺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肾母细胞瘤等低分化肿瘤。
(2)中度敏感:鳞状上皮癌及一部分未分化癌,如基底细胞癌、宫颈鳞癌、鼻咽癌(未分化癌、淋巴上皮癌)、乳癌、食管癌、肺癌等。
(3)低度敏感:胃肠道腺癌、软组织及骨肉瘤等。
(五)生物治疗
肿瘤生物治疗是应用生物学方法治疗肿瘤病人,改善宿主个体对肿瘤的应答反应及直接效应的治疗。生物治疗包括免疫治疗与基因治疗两大类。
(六)免疫治疗
肿瘤的非特异性免疫治疗有接种卡介苗、短棒状杆菌与麻疹疫苗等主动免疫疗法,还可用转移因子、干扰素等。特异性免疫治疗有自身或异体的瘤苗、肿瘤免疫核糖核酸等。
(七)中医中药治疗
应用祛邪、扶正、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化痰、祛湿及通经活络以毒攻毒等机制,用于手术或放疗不能治愈的病例。另一类治疗为以中药补益气血、调理脏腑,配合化疗、放疗或手术后治疗,可减轻不良反应,减轻肿瘤病人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八)综合疗法
要根据肿瘤的性质和发展程度,选用最有效的疗法;同时需考虑此种方法对整个机体有何影响,选用其他方法辅助,取长补短和扬长避短,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