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a,NTM)是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NTM在自然界如空气、水和土壤中广泛存在,一般不致病。当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如爱滋病、应用免疫抑制性药物治疗)或外伤、手术损伤或注射时,NTM可引起局灶性或全身播散性感染。1959年Runyon将NTM分为四类,其中第Ⅳ类快速生长型分枝杆菌(包括龟型、偶发型等)常引起医院内感染。1998年4~5月,本科收治99例术后切口龟型分枝杆菌感染病人,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99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6岁。其中剖宫产手术70例,子宫附件手术(宫外孕,卵巢肿瘤剔除术,绝育术)23例,子宫切除6例。均由NTM污染手术伤口而引起感染。潜伏期最短2d,最长140d,平均27.79d.主要表现为伤口不愈合,或皮下多个硬结,硬结破溃形成蜂窝状窦道,窦道反复闭合与开放,分泌物黄或白色、稀薄、量不多。部分患者伴一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炎。分泌物培养及鉴定为龟型分枝杆菌脓肿亚种。
治疗方法:①抗生素治疗,NTM对一般抗结核药物不敏感,治疗时根据体外药敏试验联合用药。阿米卡星(AMK)0.4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1次/d;可乐必妥0.2口服,2次/d;克拉仙0.5口服,2次/d;阿奇霉素0.25口服,1次/d或隔天1次;泰能0.5静脉滴注,2次/d,或每6~8h1次;头孢西丁1.0肌肉注射,2次/d.一般2~4种药物联合应用,如AMK加可乐必妥加克拉仙加泰能,或AMK加阿奇霉素加头孢西丁等。药物治疗28~42d使病灶局限,然后进行病灶切除术。②手术治疗,单纯病灶切除69例,病灶加腹股沟淋巴结切除4例,单纯腹股沟淋巴结切除2例,伤口清创加负压引流术2例。其余22例用泰利必妥局部换药和中药外敷。术后继续用抗生素120~180d.
结果:本组病例住院日最短7d,最长214d,均治愈,无并发症和后遗症。随访6~12个月无复发。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NTM感染主要为局部表现,每天换药时观察伤口的范围,窦道的数量、大小,有无扩散及腹股沟淋巴结炎,观察分必物的性状,按要求留取标本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注意有无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本组中除1例早期有发热外均未出现全身症状。
2.2 消毒隔离
NT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但无人群间互相传染的报道。为安全起见,我们仍作了如下消毒处理:①伤口污染的敷料用0.5%速消净浸泡后焚烧,换药用物采用高压灭菌,无菌持物钳及容器干燥保存,每6h更换1次,其它器械一用一消毒。②换药前后用0.5%速消净液浸泡过的毛巾擦手。③病房用紫外线照射,2次/d;过氧乙酸喷雾,1次/d.④患者床单及患服每日更换,用湿式扫床法整理床单位;地面每天用0.5%速消净湿拖2次。⑤定期对物品表面、医务人员的手及病室空气作细菌培养,每月2次。
2.3 用药的护理
2.3.1 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AMK为氨基糖甙类,可引起耳毒性和肾功能损害;可乐必妥可引起关节痛;克拉仙和阿奇霉素为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不良作用为消化道反应,如食欲下降、恶心、腹泻及肝功能损害等;泰能可致二重感染及白细胞下降等。观察要点①询问病人的主观感觉,并作详细记录。本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有39例诉肩、腰、膝等关节痛,偶伴足跟、足趾疼痛;脱发5例;耳鸣7例;1例患者有头痛、头昏、皮疹、舌麻等。经专家检查无明显异常,停用有关药物或减少剂量、对症处理及心理护理后主诉消失。②定时检测AMK血药浓度。按医嘱于用药前及静脉用药后5~10min(肌注后1h)抽血标本送检AMK谷值和峰值。AMK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峰值20~30μg/ml,谷值0~10μg/ml.常规取AMK0.4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h滴完。如峰值过高则减慢滴速或减少用量。本组未发现谷值升高。③每周查肝肾功能及视力1次。用AMK者作电测听、声阻抗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本组用药过程中13例有一过性GPT升高,加用护肝药物后1周左右降至正常。其它检查均未发现异常。④由于用药种类多,故要严格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
2.3.2 防治二重感染:因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可引起霉菌感染和伪膜性肠炎,故要强调口腔及会阴卫生,每日早晚刷牙,餐后漱口,专用毛巾清洗会阴。每天检查口腔1次,每周查大小便常规1次,发现异常及时处置。预防性服用丽珠肠乐等微生态制剂。本组中有3例出现腹泻,大便检查霉菌阳性,1例尿培养2次念珠菌阳性。经口服氟康唑,予口泰溶液漱口,2次/d;0.5%碘伏擦洗会阴,2次/d,连续2~3d好转。本组未发现伪膜性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