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表现
临产后胎头衔接较晚,以枕后位衔接使胎儿脊柱与母体脊柱相贴,影响船头俯屈及下降,进而不能有效扩张宫颈及反射性刺激内源性缩宫素释放,易致低张性宫缩乏力。由于胎儿枕部持续位于骨盆后方压迫直肠,产妇自觉肛门坠胀及排便感,致使宫口尚未开全时过早屏气,在第一产程即加腹压用力而消耗体力,致第二产程腹肌收缩乏力使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致使第二产程延长。若在阴道口见到胎发,经过多次宫缩时屏气不见胎头继续下降时,应考虑可能是持续性枕后位。
2. 腹部检查
胎背偏向母体后方或侧方,前腹壁容易触及胎儿肢体,且在胎儿肢体侧容易听及胎心。
3. 肛门检查及阴道检查
枕后位时盆腔后部空虚。枕左后位时,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斜径上,前囟在右前方,后囟在左后方。持续性枕横位时矢状缝与骨盆横径一致,前后囟分别位于骨盆两侧方,因胎头俯屈差,前囟常低于后囟。若宫口开全,因胎头产瘤触不清颅缝及囟门时,可借助胎儿耳廓及耳屏位置判定胎方位。若耳廓朝向骨盆后方诊断为枕后位,耳廓朝向骨盆侧方诊断为枕横位。
4. B型超声检查
通过B型超声探测胎头枕部及眼眶方位即可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