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儿科护理 > 正文

小儿贫血的发病情况及常见病因

  (一)小儿贫血的发病情况

  贫血系指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或其中二项显然低于正常而言,是一种症状。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诱发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小儿贫血是目前儿科临床及妇幼保健工作重要研究课题。小儿贫血的类型及发病情况受年龄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同胎儿和母体有关的贫血多发生于新生儿期;感染、造血物质缺乏及与遗传因素有关的贫血多见于婴幼儿期;慢性失血性贫血则多见于儿童期。另外,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因此还要注意贫血类型的地域性分布特点,如四川、浙江、江南一带儿童钩虫病贫血较多见,而广东、广西、四川、福建等省遗传性血性贫血较多见(如地中海贫血),北方地区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

  (二)小儿贫血的常见病因

  小儿由于不断的生长发育,其血容量阻随体重增长而不断增加,新生成的红细胞不但要补偿每天由于衰老而破坏的部分,而且还要补充因血容量增加而需要增补的部分,所以小儿造血器官的功能显得旺盛而又紧张。但小儿造血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功能还不够完善,代偿能力低下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亦差,造血物质缺乏是小儿期尤其是婴儿期贫血的常见原因。小儿期贫血的常见原因见下表.

小儿贫血的发病原因及分类

分类  病因 
失血  一、急性失血:外伤性、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过敏性紫瘢、血友病、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 二、慢性失血:钩虫病、肠息肉、溃疡病等。 
溶血  一、红细胞内在缺陷
1.红细胞酶缺乏:G—6PD缺乏,P—K(丙酮酸激酶)缺陷。(常见于小儿期)
2.红细胞膜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园形红细胞增多症。(常见于婴幼儿期)
3.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地中海贫血,各种异常血红蛋白病。
二、其它溶血因素
1.免疫因素:异型输血、新生儿溶血症(R、ABO血型不合)、自身免疫性贫血。
2.感染因素:如疟原虫、链球菌溶血素(破坏红细胞)。
3.化学、物理因素:苯、铅、砷、烧伤、蛇毒等。
4.脾功能亢进。 
红细胞生成不足  一、造血物质缺乏
1.铁质缺乏: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缺乏叶酸、维生素B12: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维生素B6缺乏: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4.其它:如缺乏铜、钴、激素等。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多能干细胞缺陷)。
1.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型、慢性型)。
2.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感染中毒,胶原性疾病、慢性肾炎、乙型肝炎,日本血吸虫病。
四、骨髓病性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组织细胞增生X、迁徙癌。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