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西医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耳针法——中西医结合《针灸学》

  【概述】耳针法是通过对耳郭特定区域(即耳穴)的观察(或检测)和刺激达到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在针灸医学的各种刺灸方法中,耳针是较为独特的疗法。

  耳针法有自己的刺激区,尽管集中在小小的耳郭上,但耳穴数量之多,仅次于体穴。特别是它还具有诊断、预防、治疗、保健四位一体的优点。医学教育 网原创应用耳部某些区域进行诊断和治疗疾病,起源于古代中国,但是,真正获得巨大进展,并形成一门较为完善的疗法,则是在现代。其中,法国的P.Nogier博士,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表了他的耳穴图,对耳针法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耳郭的主要结构

  耳郭是外耳的一部分,耳穴则是耳郭上的一些特定的诊治点,为了便于读者熟悉耳穴的分布情况,简单介绍耳郭的主要表面解剖结构如下。

  耳郭前面分布(1)耳轮:耳郭边缘向前卷曲的部分。

  (2)耳轮脚:耳轮前上端伸人耳腔内的横行突起。

  (3)耳轮结节:耳轮外上方稍肥厚的小结节。

  (4)耳轮尾:耳轮末端,与耳垂相交处。

  (5)对耳轮:耳郭边缘内侧与耳轮相对的、上有分叉的平行隆起部分。

  (6)对耳轮上、下脚:分别指对耳轮上端分叉的上支和下支。

  (7)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构成的三角形凹窝。

  (8)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

  (9)耳屏:耳郭外面前缘的瓣状突起。

  (10)对耳屏:耳垂上部,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1l)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12)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13)轮屏切迹: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l4)耳甲:由对耳屏和弧形的对耳轮体部及对耳轮下脚下缘围成的凹窝。其中,耳轮脚以上部分的耳甲称耳甲艇,以下部分称耳甲腔。

  (l5)耳垂:耳郭最下部的无软骨的皮垂。

  (16)外耳道口:耳甲腔内,被耳屏遮盖的孔。

  耳郭的背面分布(1)耳轮背面:因耳轮向前卷曲,此面多向前方,又称耳轮外侧面。

  (2)耳舟后隆起:耳舟背面。

  (3)对耳轮后沟:同对耳轮相对应的背面凹沟处。

  (4)三角窝后隆起:三角窝的背面隆起处。

  ◆主要耳穴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耳穴有数百个之多,经过反复的筛选验证,得到世界各国公认的为91个。

  这里仅介绍临床中用得最多的40个耳穴。

  耳穴的分布,特别是在耳郭前面,有一定的规律性,就像一个头部朝下臀部朝上的胎儿。也就是说:与头面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屏和耳垂;与上肢相应的分布在耳舟;与躯干相应的分布在对耳轮;与下肢及臀部相应的分布在对耳轮上、下脚;与盆腔相应的,分布在三角窝;与消化道相应的分布在耳轮脚周围;与腹腔相应的分布在耳甲艇;与胸腔相应的分布在耳甲腔;与鼻咽部相应的分布在耳屏等。现将临床上最为常用穴的具体分布部位说明如下。

  (1)耳中:耳轮脚。主治:呃逆、荨麻疹,小儿遗尿。

  (2)外生殖器:耳轮上,与对耳轮下脚上缘相平处。主治:睾丸炎、外阴瘙痒症等。

  (3)耳尖:耳轮顶端,与对耳轮上脚后缘相对的耳轮处。取穴时,将耳郭向前对折,在上部尖端处取之。主治;发热、高血压、急性结膜炎、麦粒肿。

  (4)结节:耳轮结节处。主治:头晕、头痛、高血压等。

  (5)风溪:耳舟上,在耳舟上五分之二与下五分之三的交界处。即耳轮结节前方。主治: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哮喘。

  (6)肩:耳舟上,耳舟分五等分,自上而下在第四等分处。主治:肩关节周围炎、胆石病等。

  (7)膝:对耳轮上脚的中1/3处。主治:膝关节肿痛。

  (8)坐骨神经:对耳轮下脚的前2/3处。主治:坐骨神经痛。

  (9)交感:对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内缘交界处。主治:胃肠痉挛、心绞痛、胆绞痛、输尿管结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l0)颈椎:在对耳轮体部医学教育 网原创将轮屏切迹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分为五等分,下1/5为本穴。主治:颈椎综合征、落枕等。

  (11)胸椎:按上述分法,中及乃为本穴。主治:胸胁痛、乳腺炎、产后泌尿不足等。

  (12)神门: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主治:失眠、多梦、痛症、戒断综合征等。

  (13)内生殖器:三角窝前1/3的下部。主治:痛经、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遗精、早泄。

  (l4)外耳: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主治: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鸣。

  (15)外鼻:耳屏外侧面中部。主治:鼻炎、减肥等。

  (16)屏尖:耳屏上部隆起的尖端。主治:发热、牙痛。

  (l7)肾上腺: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主治:低血压、感冒、风湿性关节炎。

  (18)咽喉:耳屏内侧面上1/2处。主治: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19)内鼻:耳屏内侧面下1/2处。主治:鼻炎、鼻窦炎、鼻出血等。

  (20)对屏尖:对耳屏尖端。主治:哮喘、腮腺炎,皮肤瘙痒症。

  (21)缘中:在对耳屏游离缘上,对屏尖与轮屏切迹的中点。主治:遗尿、内耳眩晕病。

  (22)颞:对耳屏外侧面的中部。主治:偏头痛。

  (23)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主治:神经衰弱、假性近视、高血压病、腹泻、痛症。

  (24)心:耳甲腔正中凹陷处。主治:心律不齐、心绞痛、神经衰弱。

  (25)肺:耳甲腔中央周围处。主治:咳喘、皮肤病、便秘、戒烟。

  (26)脾:耳甲腔的后上方。主治: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功能性子宫出血。

  (27)内分泌:耳甲腔的前下,在耳屏屏间切迹内。主治: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

  (28)口:耳轮脚下方前1/3处。主治:口腔炎、戒烟、胆石病。

  (29)胃:耳轮脚消失处。主治: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失眠、胆石病。

  (30)十二指肠:耳轮脚上方后1/3处。主治:消化性溃疡、胆石病。

  (31)大肠:耳轮脚上方前1/3处。主治:腹泻、便秘。

  (32)肝:耳甲艇的后下部。主治:胁痛、眩晕、月经不调、高血压。

  (33)胰胆:在耳甲艇的后上部,肝肾二穴之间。主治:胆囊炎、胆石病、急性胰腺炎。

  (34)肾: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主治:遗尿、腰痛、肾炎、月经不凋、遗精、早泄。

  (35)牙:耳垂正面,从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缘划三条等距离水平线,再在第二水平线上引两条垂直等分线,由前向后,由上向下地把耳垂分为九个区,一区为本穴。亦即耳垂正面前上部。主治:牙痛、牙周炎、低血压。

  (36)眼:按上述分区之五区为本穴,即耳垂正面中央部。主治:急性结膜炎、麦粒肿、假性近视及其他眼病。

  (37)面颊:按上述分区之五、六区交界线周围,亦即眼区与内耳区之间为本穴。主治: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痛。

  (38)内耳:按上述分区之六区,即耳垂正面后中部。主治:耳鸣、耳聋、内耳眩晕病。

  (39)扁桃体:按上述分区之八区,即耳垂正面下部。主治:扁桃体炎、咽炎。

  (40)耳迷根:耳背与乳突交界的根部,耳轮脚对应处,即耳轮脚后沟的耳根处。主治:胆石病、心律失常。

  (41)耳背沟:又称降压沟。在对耳轮上、下脚及对耳轮主于在耳背面呈“Y”形凹沟部。主治:高血压、皮肤瘙痒。

  ◆耳穴的探查方法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郭的相应穴区内出现反应,如胆囊病时在胰胆穴,肺病在肺区等。针刺时,只有直接刺激这些反应点,才会获得较好的效果。由于各人耳郭的形状和大小不一样,加上上面所介绍的耳穴区域相对较反应点为大,故临床上使用耳穴时,不能只根据所规定的部位,还要进一步在此部位内探查出反应点的位置。这就叫耳穴探查方法。

  耳穴探查法常用的有三种,一种为直接观察法,就是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在自然光线下,观察耳郭各穴区有无变形、变色的征象;另一种为电测定法,是以特制的电子仪器测定耳穴皮肤电阻、电位等变化。但这两种方法,或者要凭经验,或者要凭仪器,对初学者来说,最合适的为第三种,即压痛法,具体操作如下:先根据病人症情,选取耳穴,然后用毫针柄或牙签进行探压。探压时压力要均匀,从穴区周围向中间按压。当探棒压迫到痛点时,病人会出现皱眉、眨眼、呼痛或躲闪反应。此时可稍用力按压一下,作一个标记,以便针刺。少数病人的耳郭上一时测不到压痛点,可先医学教育 网原创按摩一下该区域,再行测定。

  ◆耳针配穴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按脏腑辨证配穴就是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来选穴组成处方。如中医学认为“肺主皮毛”,故可取肺穴治疗皮肤病;肾,“其华在发”,故可取肾穴治疗斑秃等。

  按现代医学理论配穴耳穴中有不少是按现代医学的名称命名的,如皮质下、交感、肾上腺、内分泌、耳迷根等。这些穴位的功能和现代医学所说的基本一致,如肾上腺穴,有近似调节肾上腺的功能,故可按现代医学理论配穴。

  按相应部位配穴此法最为简单,临床上用得也最广泛。即根据病变所在,在耳郭对应的部位取穴配方。如肩周炎取肩穴,胃炎取胃穴等。

  按临床经验配穴指对临床中发现,对某一或某些病症有独特作用的穴位进行组方。如耳尖穴治高血压、耳中穴治隔肌痉挛等。

  在实际治疗中,上面各种配穴常综合运用,如高血压,可据西医理论取交感,按脏腑学说加心,据临床经验加耳尖等。

  【器具药物】

  【操作方法】耳穴刺激方法总计有30余种,我们仅介绍最常用的3种。

  毫针法针具多用28~32号之半寸长的不锈钢毫针。首先对耳穴进行消毒,由于耳穴感染可引起严重后果,故一般先用2%碘酒涂抹,再用蘸有75%乙醇的棉球脱碘消毒。进针时,用左手拇、食指固定耳郭,中指托着针刺部耳背,这样既可掌握针刺深度,又可减轻针刺疼痛。然后用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在反应点进针。针刺深度视耳郭不同部位厚薄而定,以刺人耳软骨(但不可穿透)且有针感力度。针感多表现为疼痛,少数亦有酸、胀、凉、麻的感觉。留针时间20~30分钟。起针时左手托住耳背,右手起针,并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眼,以防出血。每次一侧或双侧针刺,每日或隔日l次。

  埋针法即将皮内针埋入耳穴。多用揿针型皮内针。先将穴区皮肤按上法严格消毒,左手固定耳郭,绷紧埋针处的皮肤,右手持镊子夹住消毒皮内针的针环,轻轻刺人所选穴区内,再用胶布固定。一般每次埋单侧耳,必要时可埋双侧。每天自行按压3~4次。留针时间2~4日。夏天宜短,冬季可长些。埋计处不要淋湿浸泡,局部胀痛不适要及时检查。如耳部皮肤有炎症或局部有冻疮时,不宜埋针。

  压丸法又称耳穴压豆、耳穴贴压法。是一种简便安全的耳穴刺激法。压丸的材料用得较多的是王不留行子、绿豆以及磁珠(磁性强度在180~380高斯)。选定穴位后,先以75%乙醇拭净耳郭皮肤,用消毒干棉球擦净。用镊子将中间粘有压物的小方胶布(面积约为7×平方毫米),置于穴区,并粘牢贴紧。待各穴贴压完毕,即予按压,直至耳郭发热潮红。按压时宜采用拇食指分置耳郭内外侧,夹持压物,行一压一松式按压,反复对压每穴持续半分钟左右。每日按压3~4次,每周换贴l~2次。

  【适应病症】耳穴适应病症十分广泛,据统计,已被应用于150余种病症的预防、治疗和保健。包括多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多种炎症性疾病,如急性结膜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以及一些功能紊乱性疾病,如心律不齐、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特别是近年来,耳针在戒烟、减肥以及治疗美容性皮肤病(如青年痤疮、黄褐斑等)、竞技综合征等方面,更有较之其他疗法更为明显的效果。

  耳针法一般来说比较安全,但外耳如有明显炎症或病变,包括冻疮破溃、感染、溃疡及湿疹等,不宜采用本法。妇女怀孕期,尤其是有习惯性流产史的不可用耳针。

  【注意事项】耳针法,只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多不会出现意外。最常见的事故是:因消毒不严所引起的耳郭感染。由于耳郭血液循环差,一旦感染,如处理又不及时,即可以波及到耳软骨,严重的会出现耳郭肿胀、软骨坏死而造成耳郭萎缩、畸形。要引起高度警惕。

  为了预防这一事故的发生,首先对针具必须严格消毒,皮内针最好用一次性针;其次,耳穴穴区消毒要坚持先用碘酒再用乙醇的二步消毒法;最后,耳穴压丸时,不要用挂动压丸的手法,这也可以损伤表皮而发炎。

  耳郭感染,早期多为浅表感染,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伴有少量渗出,疼痛较轻。可用2.5%碘酒局部涂擦,每日2~3次,或敷以消炎软膏,多可在4~5日内获痊愈。如发展为耳软骨(膜)炎,局部有明显的红、肿、热、痛,重者整个耳郭发红肿胀,最后形成脓肿。常伴有较显著的全身症状,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及白细胞计数增高等,应立即转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对初学者来说,一定要有严格的消毒观念。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西医执业-高效定制班

2025年课程

41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