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外科护理 > 正文

肛门直肠脱垂的分类方法

  肛门直肠脱垂的分类方法如下:

  1.三期分类法:本法由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定。

  I期: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粘膜脱出肛门外,便后能自行还纳。脱出长度不超过2cm.

  Ⅱ期:排便时直肠长期反复脱出,使直肠粘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因而常有带血及粘液的分泌物流出肛门。此期直肠全层脱垂,需要用手还纳,脱出长度在4cm左右。

  Ⅲ期:不仅在排便时直肠脱出,而且在咳嗽、打喷嚏、排气、行走或久站、久立、久坐时直肠都能脱出肛门外。此期直肠全层或肛管和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门外,自己无法还纳,脱出长度在6cm以上。

  2.二型三度法(Beahrs):本法分为不完全性直肠脱垂(直肠粘膜脱垂)和完全性直肠脱垂(直肠全层脱垂)两型。又根据脱垂的程度将后者分为三度:Ⅰ度指直肠壶腹内的肠套叠;Ⅱ度指直肠全层脱垂,但肛管位置正常;Ⅲ度指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合并肛管脱垂。目前此分型方法较为流行。

  3.四期分法(Ripstein法):一期指直肠壶腹内的肠套叠(隐性脱垂);二期指增加腹压时直肠脱出,但能自行复位;三期指直肠脱垂后不能自行复位,需手法复位;四期指因劳累、咳嗽等,也能引发的直肠脱垂。

  4.我国对直肠脱垂按三度分法:一度:直肠粘膜脱垂;二度:直肠全层脱垂;三度:直肠全层、肛管脱垂或并有部分乙状结肠脱出。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