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临床业医师《神经病学》反射系统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反射弧——五部分

  感受器

  传入神经纤维

  中间神经元

  传出神经纤维

  效应器

  牵张反射

  腱反射

  肌紧张即紧张性牵张反射

  反射类型

  条件反射:非先天性,必须通过大脑皮质来完成的。

  非条件反射:先天性。

  正常反射:

  浅反射:浅反射为刺激皮肤、粘膜或角膜等身体浅表感受器引起的反射。

  深反射:肌肉,肌腱和骨膜的反射。

  病理反射:是指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时,因大脑抑制的解除,出现的一些原始反射。习惯上,病理反射主要指巴彬斯基征(Babinski征)。

  常用反射的神经节段

  浅层反射(皮肤粘膜反射)

  腹壁反射上:T7~8中:T9~T10下:T11~T12

  提睾反射:L1~L2

  足跖反射:S1~S2

  肛门反射:S4~S5

  常用反射的神经节段

  深层反射(肌腱骨膜反射)

  三角肌反射:C5

  二头肌腱反射:C5~C6

  三头肌腱反射:C6~C7

  桡骨膜反射:C5~C6

  尺骨膜反射:C6~C7

  膝腱反射:L2~L4

  跟腱反射:L5~S2.

  膝腱反射:L2~L4

  足跖反射:S1~S2和Babinski征

  病理反射

  面部病理反射

  吸吮反射,掌颏反射。

  但在婴儿和幼儿是正常现象,也见于一些无明显异常的老年人。

  上肢病理反射:

  Hoffmann征

  强握反射(graspreflex)当以物体或检查者手指轻划病人手掌时,病人反射性地紧握住刺激物,即使病人理解不要握住刺激物,仍会较长时间后才松手。这是对侧额叶损害后释放的一种原始反射。但在新生儿为正常反射。

  下肢病理反射:

  伸肌组:

  Babinski征:

  Chaddock征

  Oppenheim征,Gordon征,(表现脚拇指紧张性背屈或伴其它四趾扇形分开)

  屈肌组:

  Rossolimo征:急叩脚趾下部,各脚趾跖屈。

  病理反射

  脊髓自动反射(Marie-Foix征)

  在脊髓横贯性损害时,针刺病变以下的皮肤,引起单肢或双肢髋,膝,踝部的屈曲,和Babinski征样足趾动作。

  脊髓总体反射:

  若双侧屈曲,伴有腹肌收缩,膀胱和直肠排空,及病变以下竖毛,出汗,皮肤发红,则称总体反射。

  有时不易察觉的轻微刺激,如被褥压迫,床铺震动等,也能引起脊髓自动反射,以至于下肢的屈曲似乎是自动发生的,导致下肢持久的屈曲姿势,称为屈曲性截瘫。而当脊髓只有锥体束损害时,瘫痪的双下肢常呈伸直状态,称为伸直性截瘫。

  各种反射障碍的临床意义

  病理反射:

  是锥体束受损最重要的特征性表现。

  昏迷、麻醉或深睡等大脑皮层调节功能被抑制的情况下,出现双侧对称性Babinski征。在1岁以下的婴儿,由于锥体束未发育成熟,也可出现Babinski征。

  深反射

  深反射亢进:

  锥体束损害。

  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高的正常人腱反射可出现对称性的、普遍活跃

  也见于神经官能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破伤风等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的患者。

  周围神经疾病初期的"刺激"征也可出现短暂性深反射亢进。

  深反射减弱或丧失:

  周围神经损害,前根和后根,前角损害。

  深昏迷、深麻醉、深的睡眠、大量镇静药物、脑脊髓损伤的神经断联休克期也可使深反射对称性的消失或减弱。

  浅反射

  浅反射亢进:罕见。红核病变。

  浅反射减弱或丧失:因浅反射孤的中断和锥体束损害所致。

  一侧浅反射减低或丧失见于对侧上运动神经元麻痹或同侧下运动神经元麻痹。

  双侧浅反射减低或丧失可见于昏迷,麻醉,深睡,1岁内婴儿,腹部外科手术,及腹壁松弛者,如肥胖、老年和多产妇女。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