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一般来说口腔温度在37.3℃以上,直肠内温度在37.6℃以上,腋窝温度在37℃以上[1],且除外生理因素可认为在发热[2]。小儿、老年人、妇女月经期、排卵期与妊娠期、饮食、剧烈运动、突然进入高温环境、情绪激动等均可使体温稍高。
1.引起发热的原因
感染性发热占绝大多数,包括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急、慢性全身与局灶感染引起的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由下述原因引起:血液病:如白血病、恶性网状细胞病等。变态反应:如风湿热、药热、血清病等。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癌等。结蹄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物理及化学性损伤:如热射病、大手术后骨折、大面积烧伤、五氯酚钠中毒等。神经源性:如脑出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他: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严重失水或出血,无菌性脓肿,内脏血管梗死,组织细胞坏死等。此外,还有原因不明的发热性疾病。
2.发热的分类
为了便于鉴别诊断,从发热的缓急、程度、病程、特殊热型以及伴发的主要症状与体征等,将发热划分为急性发热,急性发疹性发热,伴有肺部病征的急性发热,周期性发热,长期发热及慢性微热等。
2.1 急性发热急性发热常见,究其原因绝大多数由于急性感染,其他为过敏或变态反应,结蹄组织病,血液病,组织坏死与血液分解产物吸收,物理与化学因素,恶性肿瘤。
2.1.1 急性感染性发热疾病病毒性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病毒性上感,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脑脊髓灰质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肾病综合征,出血热;衣原体支原体感染:鸟疫(鹦鹉热),肺炎支原体肺炎;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细菌性感染:急性局灶性细菌性感染、败血症、结核病、伤寒、副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大叶性肺炎、军团病、心包炎;螺旋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寄生虫感染:疟疾、阿米巴肝病、急性血吸虫病、丝虫病。
2.1.2 急性非感染性发热性疾病变态反应性过敏性疾病:风湿热,药热,血清病;结缔组织病: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皮肌炎;组织坏死与血液吸收:急性胰腺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溶血,大面积烧伤;血液病恶性肿瘤: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癌;代谢紊乱:痛风发作,甲状腺危象,恶性高热,恶性综合征;其他:热射病,脑出血,白塞病。
2.1.3 急性“未明热”恶性高热:是罕见的全身麻醉过程中的危险并发症,最多由于氟烧及司可林引起。恶性综合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特有而罕见的严重高反应。
2.2 急性发疹性发热急性发疹性传染病:麻疹,风疹,水痘,传染性红斑,登革热,斑疹伤寒,恙虫病,北平蜱性斑,猩红热,伤寒,副伤寒,战壕热(五日热),丹毒。结缔组织病: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皮肌炎;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渗出性多行性红斑,结节性红斑,血清病,药热,变性反应性亚败血症;血液病:急性白血病,霍奇金病,恶性网状细胞病;其他:败血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3 伴有肺部体征的急性发热
2.3.1 感染性疾病病毒性感染:流感病毒性肺炎;衣原体感染[3]:鸟疫;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原发性非典);立克次体感染:Q热,恙虫病[4];细菌感染:肺炎双球菌性大叶性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军团病;钩端螺旋体感染: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真菌感染:肺白色念珠菌病,肺曲菌病;寄生虫感染:阿米巴肺脓肿,卡氏肺囊虫肺炎,急性血吸虫病的肺部改变,比翼线虫病。
2.3.2 变态反应过敏性肺炎(吕佛疏综合征),风湿性肺炎。
2.3.3 结缔组织病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
2.3.4 化学性与药理性损伤化学性肺炎、急性放射性肺炎、药物变态反应性肺损伤。
2.3.5 原因未明的急性肺炎急性间质性肺炎。
2.4 周期性发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4.1 感染性周期性发热包括波状热(布鲁菌病)、局灶性细胞感染(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回归热,鼠咬型、间日热、三日疟、蛋型疟、黑热病、丝虫病、战壕热(五日热)。
2.4.2 非感染性周期性发热包括回归型、发热性化脓性结节性脂膜炎、风湿热、周期热、铸工热、痛风、恶性网状细胞病、恶性淋巴瘤、嗜铬细胞瘤。
2.5 长期发热感染:布病、伤寒、副伤寒、败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结核病、真菌病、阿米巴肝病、黑热病、急性血吸虫病;血液病: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网状细胞病;变态反应与结缔组织病:风湿热、急性或亚急性细胞病、系统性红结节性多动脉炎、变应性亚败血症、weggner恶性肉芽肿、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恶性肿瘤:深部器官癌与肉瘤;中枢性发热:除中枢原因外下丘脑(间脑)综合征由于炎症、肿瘤、外伤等引起,可导致长期不规则间歇发热,各项检查无急性感染证据,血尿培养均阴性,毒血症症状不明显,应用各种抗生素而发热无缓解。患者常嗜睡,厌食或多食,肥胖,尿崩症,性功能减退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等[5]。
2.6 慢性微热包括器质性慢性微热(感染性慢性微热、非感染性慢性微热);功能性慢性微热(功能性微热、夏季微热)。感染性慢性微热:结核病,慢性非特异性局灶型感染,链球菌感染后状态,慢性病毒性肝炎、全身巨细胞性包涵病、梅毒、艾滋病。非感染性慢性微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变态反应与结缔组织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失代偿性心瓣膜病,血液病,恶性肿瘤,间脑综合征。
总之,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发热原因也很复杂,急性发热较常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对发热性疾病进行鉴别,作出正确诊断,以利于治疗。
【参考文献】
[1]林兆谦,主编。发热疾病的诊断与病例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
[2]陈萍,主编。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1。
[3]倪安平。衣原体与肺部感染[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9):516。
[4]曾傅生,符腊莲,善明明,等。恙虫病肺部表现的临床观察与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9):576。
[5]邝贺龄,主编。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