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其他信息 > 正文

普鲁卡因胺使用方法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药理:

  药效学

  本品属ⅠA抗心律失常药。对心肌收缩力的抑制作用较弱。此外有间接抗胆碱作用,小量即可使房室传导加速,用量偏大则直接抑制房室传导。本品有直接扩血管作用,但不阻断α受体。其活性代谢物N-乙酰普鲁卡因胺的半衰期长,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因半衰期长及红斑狼疮样综合征发生少,也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药动学

  口服后吸收较快而完全,达75~95%,广泛分布于全身,75%集中在血液丰富的组织内。表观分布容积约1.75~2.5L/kg.蛋白结合率为15~20%。约25%经肝脏代谢成有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N-乙酰普鲁卡因胺。乙酰化速度受遗传因素影响,中国多大数人为快乙酰化型,乙酰化快者血中乙酰化型代谢物可较原形药的浓度高2~3倍。但如果乙酰化已达饱和状态,则原药与N-乙酰普鲁卡因胺比值升高,有可能误为慢乙酰化型。饮酒可增加原形药的乙酰化,因此原药总的清除增加,血及尿中N-乙酰普鲁卡因胺与原药比值也增加,半衰期约为3小时,因乙酰化速度而异。心功能衰竭者可延长,肾功能衰竭者可长达9~16小时,因受损程度而异。肌酐清除率每分钟为50~100ml时,半衰期为5~7小时。N-乙酰普鲁卡因胺的半衰期约为6小时。口服1g后约在1小时起效,如开始即服维持量每3小时一次,则在服后4小时作用开始;口服后1~1.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持续作用约3小时。肌注后15-30分钟达峰值,静注后即刻起效。有效血药浓度4~10μg/ml,中毒血药浓度12μg/ml以上。口服量的50~60%以原形经肾排出。本品血浆清除率为每分钟400~600ml,肾清除率为每分钟200~400ml;N-乙酰普鲁卡因胺主要经肾清除,原药的6~25%以乙酰化型从肾清除,肾功能障碍者体内蓄积量可超过原药。血液透析可清除原药及N-乙酰普鲁卡因胺。

  适应症:

  口服适用于不能耐受奎尼丁治疗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及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经电转复后的维持治疗。肌注或静注适用于利多卡因治疗无效而又不宜电转复的室性心动过速。

  用法用量:

  1.口服成人常用量: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一次0.5—0.75g,每4小时一次;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一次0.25—0.5g,每4小时一次;治疗肌强直,一次0.25g,一日2次。

  小儿常用量:一次按体重5~12.5mg/kg,或按体表面积375mg/平方米。一日4次(肾功能不全者可参考肾小球滤过率调整用药量或间隔,当滤过率在每分钟50ml以上者,可以4小时一次,每分钟10—15ml者应6~12小时一次,每分钟<10ml者应8—24小时一次)。

  2.肌内注射成人常用量:一次0.25—0.5g,一日4次。

  3.静脉注射成人常用量:一次0.1g,静注5分钟,必要时每隔5—10分钟重复一次。总量按体重不得超过10—15mg/kg,或者10—15mg/kg静脉滴注1小时,然后以每小时按体重1.5—2mg/kg维持。

  小儿常用量:尚未确定。可参考以下资料:按体重3—6mg/kg静注5分钟,静滴维持量为每分钟按体重0.025—0.05mg/kg.

  [制剂与规格]盐酸普鲁卡因胺片0.25g

  盐酸普鲁卡因胺注射液(1)1ml:0.1g(2)2ml:0.2g(3)5ml:0.5g

  口服,每次0.5-0.75g,一日3-4次,心律正常后逐渐改为每次0.25g,一日2-3次;静滴或肌注,每次0.5-1g.24小时内总量不超过2g.

  禁用慎用:

  (1)交叉过敏反应,对普鲁卡因及其他有关药物过敏者,可能对本品也过敏。

  (2)本品可透过胎盘屏障在胎儿体内蓄积,孕妇及乳母用时需权衡利弊。

  (3)老年人的肾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渐减退,故应依据肾功能情况调整剂量。

  (4)下列情况应禁用:①对本品过敏者;②红斑狼疮(包括有既往史者);③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除非已有起搏器);④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除非已有起搏器);⑤洋地黄中毒;⑥重度低血钾;⑦重症肌无力。

  (5)下列情况应慎用:①过敏患者,尤以对普鲁卡因及有关药过敏者;②支气管哮喘;③肝或肾功能障碍;④低血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忌用,心功能不全患者口服此药后可能促进心衰。

  给药说明:

  ①治疗血药浓度是4—10μg/ml,大于12μg/ml则毒性明显增加,尤其原药与其代谢产物总量超过25μg/ml时;②用药时间愈长发生系统红斑狼疮样综合征愈多,约50%患者用药数周至数月出现抗核抗体阳性(此综合征的早期征象),停药后通常可以消失;③空腹服药并多饮水及餐后2小时或餐前1小时服,药物吸收均较快,但餐后服药对胃肠刺激较轻;多数患者需按体重每日50mg/kg,分数次给药作为维持量,也可按体重给药,体重<55kg,每次250mg,55—90kg,每次375mg,>90kg者,每次500mg,均3—4小时一次;④肌内注射仅用于不能口服或静注时,肌注后15—60分钟效应最显著;⑤静脉注射后立即产生作用,此法仅限于有监测设备的医院使用,静注时病人应取卧位,并需连续监测血压及心电图;⑥血液透析可清除本品,故透析后可加用一剂药。

  用药期间应注意随访检查;①抗核抗体试验:②血压(胃肠道外给药时);③心电图,尤其在胃肠道外给药或增加剂量时;④肝功能测定,包括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⑤血小板计数、全血细胞计数及分类。

  不良反应:

  (1)心血管:产生心脏停搏、传导阻滞及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出现P-R及Q-T间期延长、QRS波增宽,R波在T波上诱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可反复自发自停出现晕厥,但较奎尼丁少见。静注可使血管扩张产生低血压。肌注很少发生严重低血压。口服几乎不影响血压。

  (2)胃肠道:大剂量较易引起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口苦等。

  (3)过敏反应:少数人可有荨麻疹、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及斑丘疹。

  (4)红斑狼疮样综合征:发热、寒战、恶心、呕吐、腹痛、肝肿大、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长期服药者较多发生,但也有仅服数次药即出现者。

  (5)神经:少数人可有口苦、头晕、精神抑郁及伴幻觉的精神失常。

  (6)血液:溶血性或再生不良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骨髓肉芽肿,血浆凝血酶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7)肝肾:偶可产生肉芽肿性肝炎及肾病综合征。

  (8)肌肉:偶可出现进行性肌病及Sjogren‘s综合征,加剧重症肌无力。

  不良反应的治疗:对心脏的不良反应与奎尼丁相似,可分为两类,一为心脏停搏及传导阻滞,可用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或心室起搏作对症治疗;另一为心肌异常激动,治疗目的是减轻中止室性心动过速并防止发展成室颤,可用普萘洛尔、利多卡因及苯妥英钠或直流电转复室颤。对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可用异丙肾上腺素、碳酸氢钠(或乳酸钠),必要时可电除颤治疗。其他治疗措施与一般药物中毒及过敏反应处理原则大致相同。首先应停药,必要时洗胃,设法减少吸收。低血压时可补充液体及静滴升压药。如因过量可进行血液透析,加快药物排清。

  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个别病例药热,关节痛,皮疹,幻觉,抑郁,心律失常,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周身性红斑狼疮样反应,幻视。可引起肝损害,黄疸,肾损害。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忌用。

  普鲁卡因胺直接抑制心肌,但不如奎尼丁强。血浆浓度高时Q-T时间延长,可致心律失常、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静脉用药常伴有低血压,滴入速度不宜超过20mg/min.

  本药很少见有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但有报告出现头晕、抑郁、谵妄及小脑共济失调。

  偶有报告发生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发育不良、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中性细胞减少或全细胞减少者。

  造血系统:偶有报告发生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发育不良、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中性细胞减少或全细胞减少者。应用普鲁卡因胺患者在未出现周身性红斑狼疮前发生溶血性贫血,抗核因子滴定度为1:640,这可能是药物所致的红斑狼疮的表现。

  普鲁卡因胺是药物所致的周身性红斑狼疮的最常见的药源,其发生率大于29%,与剂量有关。最早出现症状是在开始用药后2周,延迟发生可达8年。此种周身性红斑狼疮与自发性的不同,在女性不常见;临床表现也不同,以肺实质损害较常见,而侵及肾脏则不常见。最常见的症状为多发性关节痛、肌痛、发热及胸膜炎;皮疹包括荨麻疹及多形性红斑,可发生麻疹样皮疹,但不常见。胸膜痛及胸腔积液可伴有X线所见(与肺梗塞所见相似)或仅有X线所见。有报告可出现心包炎伴有或不伴有积液;脾大、肝大及淋巴结肿大。普鲁卡因所致的狼疮患者具有特异性的抗组蛋白(Histone)抗体及抗鸟嘌呤核甙(Guanosine)抗体,有助于区别特发性狼疮及其他药物所致的狼疮。

  用药2周后偶尔出现发热并可能伴有皮疹、脾大及嗜酸细胞增多。典型发热为间歇热。

  相互作用:

  ①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合用时,效应相加;②与降压药合用,尤其静注本品时,降压作用可增强;③与拟胆碱药合用时,本品可抑制这类药对横纹肌的效应;④与神经肌肉阻滞剂(包括去极化型和非去极化型阻滞剂)合用时,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作用增强,时效延长。

  普鲁卡因胺有加强神经肌肉阻滞药(如琥珀胆碱)及氨基甙抗生素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其抗胆碱作用可能拮抗胆碱能药物的治疗作用(重症肌无力);而其降压作用可能与降压药的作用相加。至少在理论上它能拮抗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效力。西米替丁及甲氧苄啶可抑制肾曲管排泌普鲁卡因胺,使它由肾清除减少。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