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中医基础理论:脏与腑的关系——肝与胆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技能全能包> 搞分秘籍>

  胆附于肝,有经脉互为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肝与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消化与情志方面。

  1. 消化方面:肝与胆在消化方面的联系,首先表现在胆汁的生成和排泄方面。胆汁为肝之余气所生,但只有在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胆汁才能顺利生成并适时排入肠腔,以助消化。其次,肝胆均属木,有疏泄功能,促进脾胃的升降和运化。同时,胆汁可以涵敛肝阳,有利于肝的疏泄。

  在病理上,若肝失疏泄,可影响胆汁的生成、排泄并引起消化机能异常。若胆汁排泄障碍,亦可引起肝之疏泄异常,临床可见口苦、纳呆、腹胀、胁肋胀痛,甚或可见黄疸。常以疏肝利胆之法以治之。

  2. 精神情志方面: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胆主决断,与人之勇怯相关,肝胆之间相互为用,如《类经》说:“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肝胆病变,可引起精神、情志异常,如可见多疑善虑、胆小易惊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执业-高效定制班

2025年新课

42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