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按照黄疸病因分类?不同性质的黄疸的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是什么?医学教育网小编为了帮助各位护士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2020年的护士资格考试,专门整理了黄疸的类型如下。
【黄疸的类型】
临床上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黄疸病因分类,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和先天性溶血性黄疸,临床上又以前三类为常见。
黄疸的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紊乱所致,分类方法也有多种。目前多主张按病因学和胆红素的性质分类。根据胆红素的性质可分为以UCB增高为主的黄疸和以CB增高为主的黄疸。
1.胆汁淤积性黄疸
(1)病因:根据引起胆汁淤积的解剖部位,可分为肝外梗阻、肝内梗阻和肝内胆汁淤积三种。
1)肝外梗阻性黄疸:多见于胆道结石、胆管癌、胰头癌、胆道炎症水肿、胆道蛔虫症、胆管狭窄等。
2)肝内梗阻性黄疸:见于肝内泥沙样结石、原发性肝癌侵犯肝内胆管形成的癌栓、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
3)肝内胆汁淤积:多为胆汁排泄障碍所致,如无机械性梗阻,则多见于内科疾病,如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黄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特发性黄疸等。
(2)发生机制:由于胆道梗阻,梗阻以上的胆管压力增高,胆管扩张,最终肝内小胆管及毛细胆管破裂,胆红素随胆汁流入血液,故血中CB增高,由于胆红素肠-肝循环被阻断,故尿胆原减少甚至消失。
(3)临床表现:
①皮肤颜色暗黄、黄绿或绿褐色。
②皮肤瘙痒及心动过缓。
③尿变深黄,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
2.溶血性黃疸
(1)病因:凡能引起红细胞破坏而产生溶血的疾病,都能发生黄疸。
1)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查豆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
2)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误输异型血、新生儿溶血、败血症、疟疾、毒蛇咬伤、毒蕈中毒、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药物及机械因素引起的溶血。
(2)发生机制: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形成大量UCB,超出了肝细胞摄取、结合与排泄能力,从而引起高UCB潴留。肝细胞内的CB也会增多,排泄到肠道的CB也增多,从而尿胆原的形成增多。
(3)临床表现:
①黄疸颜色较浅,呈浅柠檬色。
②急性溶血时症状较重,可表现为寒战、高热、头痛、呕吐、腰背酸痛、全身不适等。严重者有周围循环衰竭及肾衰竭。慢性溶血主要表现有贫血、黄疸及脾肿大三大特征,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常有家族史。
③皮肤无瘙痒。
④长期或反复发作溶血可并发胆管结石和肝功能损害。
3.肝细胞性黄疸
(1)病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肝细胞广泛损害,均可发生黄疸,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钩端螺旋体病、肝癌、败血症及伤寒等。
(2)发生机制:由于肝细胞病变,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血中UCB潴留。而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将UCB转变为CB,CB一部分仍经毛细胆管从胆道排泄,一部分经已损害或坏死的肝细胞返流入血中;亦可因肝细胞肿胀、汇管区渗出性病变与水肿以及小胆管内的胆栓形成使胆汁排泄受阻而返流进入血循环中,致血中CB增加而出现黄疸。从肠道吸收的尿胆原因为肝脏损害而被转变为CB的部分减少,大部分经损伤的肝脏进入体循环并从尿中排出,故尿中尿胆原常增多。
(3)临床表现
①黄疸呈浅黄至深黄,部分患者有皮肤瘙痒。
②肝病本身表现:如急性肝炎者有发热、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表现:慢性肝病者可有蜘蛛痣、肝掌、脾肿大或腹水等。
想要了解更多2020年护士资格考试精华高频知识点、护士资格考试政策动态、辅导精华资料及备考技巧等,欢迎关注医学教育网护士资格考试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