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用局部麻醉药物临床药理学特点”,医学教育网编辑将具体资料分享如下:
1. 普鲁卡因
通透性和弥散性差。(不能表麻)
偶有过敏反应:皮炎、荨麻疹或声门水肿。
扩血管作用,麻醉作用时间较短。(加入肾上腺素麻醉时间延长)
2. 利多卡因
起效时间快,麻醉强度大,维持作用时间长。(和普鲁卡因比)
较强的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表面麻醉)
1%——2%溶液含1:100000肾上腺素。(阻滞麻醉)
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强。(心律失常患者首选)
毒性较普鲁卡因大,一次最大用量为300——400mg。
3. 布比卡因
持续时间为利多卡因2倍(6小时以上),麻醉强度为利多卡因的3——4倍。
0. 5%的溶液与1:200000肾上腺素共用。(长时手术)
4. 丁卡因
穿透力强。(表面麻醉)
毒性大。(不作浸润麻醉)
最大剂量40——60mg(2%丁卡因不超过2ml)。
5. 阿替卡因(碧兰麻)
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较强。
给药后2——3分钟显效。
适用于成人及4岁以上儿童。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常用局部麻醉药物临床药理学特点”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更多口腔助理医师考试复习资料、考试动态、学习经验技巧,敬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口腔助理医师栏目。
【推荐阅读】
优惠来袭!好课85折 领红包叠加用,好礼逢抽必中!
2020年口腔执业助理医师综合笔试/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下载
2020年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综合笔试考试教材变动!
2020年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教材变动!
2020年口腔助理医师《预防医学》章节考点大汇总!
口腔助理-高效定制班
2025年好课
¥4180
正保医学教育网客户端